泌尿系统疾病
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28(5) : 345-34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3.05.008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新生儿室出生3~7 d的54例早产儿(男26例,女28例)和48例足月儿(男30例,女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连续观察12 h(9∶00 Am-9∶00 Pm)的自由排尿情况。记录每次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PRV)、是否伴排大便、排尿时觉醒状态等参数;并记录液体总入量。比较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间隔时间、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空率(BER)等参数。

结果

54例早产儿共排尿318次(男156次,女162次),其中排尿时伴排大便40次(男16次,女24次)。男女早产儿PRV、B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9) mL比(0.9±0.8) mL和8.3%比44.1%,P均<0.01],但排除BER的影响后,男女早产儿PRV为(2.1±0.5) mL比(1.8±0.6)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足月儿排尿350次(男222次,女128次),其中43次排尿时伴排大便(男32次,女11次)。男女足月儿B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比43.0%,P<0.0001);排尿伴排大便时,男女早产儿及足月儿BER比较(25.0%比41.7%,28.1%比3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和女童相比,男童新生儿更易发生排尿后膀胱残余尿现象。

引用本文: 任川川, 文建国, 杨黎, 等.  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5) : 345-34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3.05.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新生儿排尿功能发育过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新生儿排尿生理和膀胱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1,2]。目前对年龄较小的新生儿多采用观察自由排尿方式了解新生儿膀胱功能发育情况[3]。研究显示足月儿及早产儿自由排尿方式明显不同[4]。众所周知,健康成年男女之间排尿参数,如最大膀胱容量(BC)、排尿时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等有一定差异[5]。但性别不同对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影响报道并不多[6]。本研究通过观察出生3~7 d的早产儿及足月儿排尿方式,比较男女新生儿之间排尿参数的差异,为研究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生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室出生3~7 d的早产儿54例[男26例,胎龄(34.2±1.8)周,日龄(3.5±1.8) d;女28例,胎龄(34.4±1.3)周,日龄(3.3±2.1) d]和足月儿48例[男30例,胎龄(39.5±0.9)周,日龄(4.2±1.6) d;女18例,胎龄(39.7±0.8)周,日龄(4.3±1.4) d]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因母亲围生期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病、糖尿病、胎膜早破等)而入新生儿室进行观察,并经相关检查证实不存在疾病的早产儿或健康足月儿。

1.2 观察时间和测量指标

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连续12 h(9∶00 Am-9∶00 Pm)的自由排尿情况观察,记录每例新生儿每次排尿时间、排尿间隔时间(VIT)、排尿量(VV)、残余尿量(PRV)、膀胱排空率(BER)、是否伴大便排出、排尿时觉醒状态(清醒/睡眠)、排尿次数等参数,同时记录进奶量(按新生儿进食量标准执行)。

1.3 排尿量计算方法

干净尿垫在电子天平(沈阳龙腾,LD1102,精确度0.1 g)上称重后给新生儿带上,每隔1 min观察1次新生儿排尿情况,待排尿后,称量尿垫重量,减去排尿前尿垫的重量,并根据国际尿液密度1 mL/g直接记为每次VV(mL)[7]。若遇排尿和排便同时进行的情况,则立即将大便抖掉或用纸巾擦拭干净后称重,作为排尿后尿垫的重量。

1.4 PRV测定

在新生儿每次排尿后立即使用超声检测仪(GE,LOGIQ 400)测量PRV膀胱的长径、宽径及厚径后,按公式:PRV(mL)=长径×宽径×厚径×0.5(cm3)计算PRV。

1.5 BC计算

记录每例新生儿每次VV及PRV后,以每例新生儿(每次VV+同次PRV)的最大值记为该新生儿的BC。

1.6 排尿时觉醒状态判定

新生儿排尿时有眼睛睁开、肢体及躯干运动多而有力、啼哭等定义为清醒排尿;新生儿排尿时眼睛闭合、呼吸规律、肢体及躯干无运动定义为睡眠排尿。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早产儿排尿参数比较

54例早产儿共排尿318次(男156次,女162次)。其中排尿时伴大便排出共有40次(男16次,女24次)。男女早产儿总的平均BC为22.1 mL。男女早产儿PRV、BE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排除BER影响后,男女早产儿P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尿伴大便排出时,男女早产儿BER比较(25.0%比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不同性别早产儿排尿参数的比较

表1

不同性别早产儿排尿参数的比较

性别例数BC(mL,±s)VV(mL,±s)PRV(mL,±s)VIT(h,±s)BER[%(例)]PRVa(mL,±s)BERb[%(例)]
2621.6±5.511.2±4.81.9±0.92.4±1.18.3(13/156)2.1±0.525.0(4/16)
2822.7±6.112.8±5.40.9±0.82.5±0.944.1(71/162)1.8±0.641.7(10/24)
t/χ2 0.6941.1474.3220.36749.6981.9880.554
P 0.4910.257<0.00010.715<0.00010.0520.457

注:a排除BER影响后的PRV;b排便伴排尿时的BER

2.2 足月儿排尿参数比较

48例足月儿排尿350次(男222次,女128次)。其中有43次排尿时伴排大便(男32次,女11次)。男女足月儿总的平均BC为35.7 mL。男女足月儿B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尿伴大便排出时,男女足月儿BER比较(28.1%比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不同性别足月儿排尿参数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足月儿排尿参数的比较

性别例数BC(mL,±s)VV(mL,±s)PRV(mL,±s)VIT(h,±s)BER[%(例)]PRVa(mL,±s)BERb[%(例)]
3035.4±9.621.2±7.61.6±0.81.7±0.315.3(34/222)1.9±0.428.1(9/32)
1836.2±10.321.8±8.71.1±0.91.8±0.443.0(55/128)1.7±0.536.4(4/11)
t/χ2 0.2720.2512.0000.98531.2991.5260.018
P 0.7870.8030.0510.330<0.00010.1340.894

注:a排除BER影响后的PRV;b排便伴排尿时的BER

3 讨论

关于儿童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已有应用尿动力学检查进行研究的文献报道[8]。但在年龄较小的新生儿尿动力学检查实施难度较大,观察自由排尿方式成为判断其膀胱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本课题组曾报道了健康新生儿排尿方式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健康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参数。通过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不同性别新生儿之间排尿参数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

3.1 男女新生儿之间VV、BC及VIT比较

由于新生儿膀胱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每次VV变化较大,可从3.2 mL至47 mL不等[4]。Sillén等[6]通过对11例男性和8例女性早产儿进行研究发现,女性早产儿VV稍低于男性早产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早产儿平均VV为(12.8±5.4) mL,略大于男性早产儿的(11.2±4.8) mL,二者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发现,Sillén所选择的女性早产儿平均胎龄(28周)小于男性早产儿(30周),而本研究所选择的男女早产儿平均胎龄分别为(34.2±1.8)周和(34.4±1.3)周,日龄分别为(3.5±1.8) d和(3.3±2.1) d,因此,本研究的结果相对更能反映男女早产儿每次VV的真实情况。根据观察,足月儿男女之间平均VV较为接近,分别为(21.2±7.6) mL和(21.8±8.7) mL,均小于国外报道的年龄为6.5个月足月新生儿的每次VV(34 mL)[9]

文献报道婴幼儿的BC并不随年龄或体质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4]。胎龄32周的新生儿BC仅为12 mL,出生后3~14 d的足月儿BC为48 mL,1岁和2岁时BC几乎无差异(分别为67 mL和68 mL),而3岁时BC可达123 mL[10]。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胎龄33周的早产儿平均BC为22.1 mL,胎龄39周的足月儿平均BC为35.7 mL,均处于国外文献报道的范围内。与成人男女BC之间存在差异不同,Sillén等[6]的研究显示对于早产儿,男性的BC略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足月儿,在6个月之前,女性的BC大于男性,超过6个月之后,则相反。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男女新生儿之间B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icholson等[11]报道,对雄性小鼠给予大剂量雄激素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后2~4个月,给药组膀胱容量较未治疗组大,但此现象是由雄激素引起还是继发于雄激素导致的前列腺增生仍不明确。因此,认为男女新生儿的膀胱从最开始的尿生殖窦逐渐发育成囊状的储尿器官是同步的,所以在新生儿期男女BC无差异,但随着身体生长发育至成人期、男女之间激素和盆底结构不同,BC何时出现差异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VIT与BC以及尿液生成速度有关。文献报道,尿液生成速度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尿液生成的总量却在增加[12];早产儿(胎龄32周)尿液生成量约为6 mL/(kg·h),而足月儿为5 mL/(kg·h)。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早产儿及足月儿之间,VI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Sillén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根据前面的文献报道,足月儿BC大,尿液生成速度慢,VIT应该较早产儿长。然而,本研究观察发现早产儿VIT却长于足月儿,推测随着发育,足月儿肾脏功能较早产儿更为成熟,且所有研究对象均按体质量给予喂奶和饮水,足月儿液体总入量较大,产尿量也较多,因为新生儿排尿次数与液体总入量直接相关[13]

3.2 不同性别新生儿PRV和BER比较

文献报道显示,在达到排尿控制之前,婴幼儿排尿时经常发生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因此,会造成膀胱不能完全排空[4]。Duong等[13]报道,随着年龄增长,逼尿肌与括约肌之间的协调性增加,膀胱排空能力增强,PRV逐渐减少,至9个月大时平均PRV约为0.7 mL。Sillén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早产儿平均PRV略小于男性早产儿(1.3 mL比2.0 mL),而足月儿则女性稍大于男性(4.9 mL比4.1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本研究结果却显示男性早产儿PRV大于女性早产儿(1.9 mL比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足月儿PRV较早产儿有减少趋势(1.6 mL比1.9 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早产儿在母体内多发育6周的男女性足月儿PRV相比(1.6 mL比1.1 mL),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男性早产儿膀胱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再加上男女下尿路生理解剖不同,导致男性早产儿PRV较多,而男性足月儿膀胱排空功能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育。

文献报道,新生儿排尿时,大约4次中有1次能排空[14]。由于男女尿道长度及尿道周围支持结构的不同,男性新生儿排尿时需要更大的逼尿肌压力[15],因此,推测男性新生儿BER较女性新生儿低。根据本研究结果发现男性新生儿BER远低于女性新生儿,分别为12.4%(47/378例)和43.4%(126/290例),这与本研究推测一致。虽然本研究观察的男性新生儿BER低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16],但男女新生儿总的BER[25.9%(173/668例)]却与之相符合。

3.3 排便对排尿的影响

由于盆底部神经支配的特点,排便和排尿异常常同时存在,但二者关系如何,排便对排尿有无影响尚不清楚[17]。排便时,腹压增加,盆底肌进一步松弛,推测排便可促进膀胱排空。本研究结果显示,排便时男女新生儿的BER均有所增加,但是对男性新生儿排尿影响较大。不伴排便时,早产和足月男性新生儿BER均明显低于同胎龄的女性新生儿,当排尿伴排大便时,男性新生儿BER与同胎龄女性新生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推测由于男女盆底及下尿路结构差异所致。由于女性尿道短、尿道周围结构不如男性复杂,仅需要较低的膀胱压力即可排出尿液,因此当排便增加腹压时,对女性新生儿的BER影响并不大。

本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男性新生儿BER较差,易发生排尿后膀胱残余尿现象。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异有何变化,何时转变为成年男女之间的差异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WenJGYangLXingLet al.A study on voiding pattern of newborn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Urology201280(1):196199.
[2]
OlsenLHGrotheIRawashdehYFet al.Urinary flow patterns in premature males[J].J Urol2010183(6):23472352.
[3]
DuongTHJanssonUBHolmdahlGet al.Development of bladder control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n children who are potty trained early[J].J Pediatr Urol20106(5):501505.
[4]
杨黎文建军王亚仑足月儿与早产儿排尿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2(2):120123.
[5]
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0.
[6]
SillénUSölsnesEHellströmALet al.The voiding pattern of healthy preterm neonates[J].J Urol2000163(1):278281.
[7]
陈燕文建国王亚仑出生时轻度窒息史对出生七天后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132(3):194198.
[8]
文建国杨黎儿童尿动力学检查[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3):228.
[9]
NevéusTSillénU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in childhood;normal development and common functional disturbances[J].Acta Physiol(Oxf)2013207(1):8592.
[10]
ChenYWenJGLiYet al.Twelve-hour daytime observation of voiding pattern in newborns <4 weeks of age[J].Acta Paediatr2012101(6):583586.
[11]
NicholsonTMRickeEAMarkerPCet al.Testosterone and 17β-estradiol induce glandular prostatic growth,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and voiding dysfunction in male mice[J].Endocrinology2012153(11):55565565.
[12]
陈燕王亚仑芦山出生1~7 d早产儿12 h自由排尿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9698.
[13]
DuongTHJanssonUBHolmdahlGet al.Development of bladder control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n children who are potty trained early[J].J Pediatr Urol20106(5):501505.
[14]
文建国常庆龙陈燕低出生体重儿排尿功能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5):432433.
[15]
WenJGTongEC.Cystometry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no apparent voiding symptoms[J].Br J Urol199881(3):468473.
[16]
RobertsDSRendellBPostmicturition residual bladder volumes in healthy babies[J].Arch Dis Child198964(6):825828.
[17]
KillingerKAKangasJRWolfertCet al.Secondary changes in bowel function after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voiding symptoms with neuromo-dulation[J].Neurourol Urodyn201130(1):133137.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