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痛点注射联合异丙酚与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14(1) : 36-40. DOI: 10.3760/cma.j.issn.1672-9633.2018.01.008
摘要
目的

评价痛点注射联合异丙酚与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

肩周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和加痛点注射组,各组24例。复合麻醉组采取异丙酚静脉注射加肌间沟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加痛点注射组采取复合麻醉下肩关节松解联合术前痛点注射。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行NRS评分并观察术前、术后肩关节活动情况以评估疗效。

结果

加痛点注射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时NRS评分较复合麻醉组患者低(P<0.05),但术后3个月时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痛点注射组患者术后1 d、1周时关节功能优效率较复合麻醉组患者高(79% vs 25%,83% vs 42%,P<0.05),但术后1、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痛点注射联合异丙酚与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肩周炎,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

引用本文: 翁泽林, 陈志吉, 姚昕, 等.  痛点注射联合异丙酚与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J] .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 14(1) : 36-40. DOI: 10.3760/cma.j.issn.1672-9633.2018.0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推拿、针灸、体外冲击波治疗[1],以及肩关节腔内与肩周痛点注射[2]等,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部分冻结期患者,存在疗程长、关节功能恢复较慢等缺点。Bidwai等[3]与程明和王跃[4]指出手法松解在治疗肩周炎具有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缓解快速等优点,但是术后部分患者往往因肩部疼痛影响功能锻炼,严重影响该法的疗效。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5]及电针治疗[6]可有效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但术前积极干预是否可有效预防术后肩关节痛,尚无研究。本研究对肩周炎患者术前进行痛点注射,再行异丙酚(propofol)静脉注射加肌间沟臂丛复合麻醉下行肩关节松解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