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薄型子宫内膜新鲜胚胎和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7,37(3) : 182-187.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16.2017.03.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

结果

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 2枚者为30.2%, 3枚者为23.8%; FET组1枚胚胎者15.6%, 2枚者为34.9%, 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 95% CI=0.504~1.104)。

结论

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引用本文: 张琦华, 邢晶晶, 孙婧, 等.  薄型子宫内膜新鲜胚胎和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 [J] .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7, 37(3) : 182-187.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16.2017.03.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用药方案的不断改善和实验室胚胎培育技术的不断提高,胚胎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影响胚胎植入的重要因素,也成为ART中取消周期和反复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特征复杂,目前国内外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近来国内外文献对薄型子宫内膜普遍定义为在ART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或给予黄体支持当日,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 7 mm[1],其临床表现为个体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过少(<30 mL)。临床对薄型子宫内膜的用药方案,至今无统一的标准。临床上常采用大剂量外源性雌激素治疗,或辅以生长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具有个体差异,争议较大[2]。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胚胎移植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薄型内膜患者新鲜及冻融胚胎移植结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