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Danon病诊断中的应用:附一家系报告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19,03(3) : 134-138. DOI: 10.3760/cma.j.issn.2096-3076.2019.03.002
摘要
目的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帮助临床对疑难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方法

1例临床表现为轻微心肌肥厚和骨骼肌病的29岁先证者,肌肉活检提示为多微小轴空病,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在患者及其所有亲属中进行该变异的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

在先证者中发现了位于X染色体上可能致病的杂合性变异基因LAMP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的变异位点c.974delT(p.Leu325fs),LAMP2编码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与X连锁显性遗传的溶酶体病——Danon病相关。与先证者具有类似的超声心电图和肌肉活检结果的弟弟也携带该位点的半合子变异,但包括患者父亲在内的健康亲属中均无此位点。因此,该变异位点在此家系中存在与疾病的共分离。

结论

对于无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全外显子组测序可能是更为可行且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

引用本文: 殷昆仑, 马懿, 张敏, 等.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Danon病诊断中的应用:附一家系报告 [J] .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19, 03(3) : 134-138. DOI: 10.3760/cma.j.issn.2096-3076.2019.03.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81年,Danon等[1]首次报道了2例发病年龄早且有多系统表型的患者,以肥厚型心肌病(HCM)、骨骼肌病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目前该病尚无准确的发病率。已知LAMP2是该疾病的致病基因,而此前在中国HCM患者中检测到LAMP2变异的比例约为4%~6%[2,3]。本研究在一家系中发现LAMP2的移码突变c.974delT,并根据患者临床表型对以HCM扩张期改变为特征的家系的临床资料及鉴别诊断过程进行探讨,阐明基因检测的重要意义,并对患者的诊疗及优生优育提供建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