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结肠癌腹壁转移一例报道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8,01(1) : 58-60. DOI: 10.3760/cma.j.issn.2096-5400.2018.01.013
引用本文: 张小桥, 邱国军, 吉棚. 结肠癌腹壁转移一例报道 [J] .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8, 01(1) : 58-60. DOI: 10.3760/cma.j.issn.2096-5400.2018.01.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晚期结肠癌腹腔内转移的并不少见,但手术后复发、转移并累及腹壁且非切口种植转移者并不多见。2012年济南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一例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广泛转移、腹壁转移癌的病例,为其实施了腹壁转移癌部分切除术,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后1年,腹壁肿块3个月于2012年5月入院。入院前1年因乙状结肠黏液腺癌在外院行姑息性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接受6个周期FOLFOX方案辅助化疗,3个月前发现腹壁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逐渐增大,在外院诊断为结肠癌术后腹盆腔、腹壁多发转移,经免疫治疗和奥沙利铂化疗无效。既往曾行阑尾切除术,1年半前曾因右下腹肿块行右下腹黏液腺癌切除术。无恶性肿瘤家族史。体格检查:青年男性,消瘦明显,左侧腹部可见长20cm的经腹直肌切口瘢痕,右下腹可见长约10cm的纵切口瘢痕和长约7cm的斜切口瘢痕。脐部和右下腹斜切口中段分别可见一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位于脐部的肿块约6cm×5cm×6cm,位于右下腹部的约3cm×3cm×2cm。两处肿块表面溃烂,敷有外用药粉(具体成分不详),有脓血性渗出,并有恶臭(图1)。腹壁僵硬,无压痛和反跳痛,叩诊呈实音,肠鸣音不亢进。腹部CT显示腹腔和腹壁广泛转移(图2)。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入院时的状态,腹壁可见2处转移灶,表面糜烂坏死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入院时的状态,腹壁可见2处转移灶,表面糜烂坏死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腹部CT显示腹腔内和腹壁多发转移灶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腹部CT显示腹腔内和腹壁多发转移灶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经完善术前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壁转移灶切除术。用电刀将突出于腹壁皮肤表面的肿块切除,创面用电刀灼烧,再用α-氰基丙烯酸异丁醇医用胶涂抹止血,最后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缝合固定于创面周围皮肤以遮盖创面(图3,图4,图5)。切除的肿块病理检查查见腺癌组织,并有大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患者于手术后1周出院回当地医院继续行抗肿瘤治疗。出院时创面干燥,无明显渗出(图6),随访2个月,补片逐渐为肉芽组织所取代,创面清洁、干燥,无明显渗出、坏死和异味。此后患者失访。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切除突出于腹壁的两处转移灶后形成的创面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切除突出于腹壁的两处转移灶后形成的创面
点击查看大图
图4
用α-氰基丙烯酸异丁醇医用胶涂抹后的创面
点击查看大图
图4
用α-氰基丙烯酸异丁醇医用胶涂抹后的创面
点击查看大图
图5
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覆盖创面
点击查看大图
图5
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覆盖创面
点击查看大图
图6
术后1周的创面,补片已有肉芽组织形成
点击查看大图
图6
术后1周的创面,补片已有肉芽组织形成
讨 论

结肠癌手术后腹壁转移并不多见,见诸报道的多为切口种植转移的病例[1,2]。本例患者,其腹壁转移灶并不位于手术切口上。结合CT检查发现腹壁和腹腔内多处转移的情况,其突出于腹壁的两处病灶应该是由腹壁内转移灶向外生长、逐渐突出皮肤形成的。对于局限的腹壁转移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3,4]。随着腹壁缺损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即使是较为广泛的病变,也能够获得手术机会。但本例患者,其腹壁转移灶多发,累及范围广,并且和腹腔内复发病灶相连,不具备完整切除的条件。但突出于腹壁表面的两处转移灶,其表面溃烂坏死,伴有恶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有强烈的治疗意愿。为此,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仅仅切除转移灶突出于腹壁表面的部分,希望能够达到暂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切除这两处病灶,手术技术并不复杂。手术前主要的顾虑在于创面的处理,包括出血、感染以及创面继续溃烂等问题。我们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除电凝止血外,将α-氰基丙烯酸异丁醇医用胶用于创面的止血。这种医用胶的粘合力强,在固化过程中能产生一定热量,这些特性有助于封闭这种残存肿瘤的创面,我们的应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补片,能够可靠的用于感染性腹壁缺损的修复,植入人体后能够作为生物支架,在较短时间内被自体组织所取代[5]。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将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缝合固定于创面周围的皮肤,一周后位于创面表面的补片已经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干燥,无渗出和异味。这样就有效地解除了手术前由于突出在腹壁外的两处病灶所导致的生活上的不便,起到了短期内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本例患者的治疗,我们体会,虽然对于广泛的腹壁、腹腔转移癌,无法实现肿瘤的R0切除,但对于这种突出于皮肤表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转移灶,即使是局部切除,也有可能实现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汉涛傅传刚孟荣贵结肠癌术后复发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7): 415-417.
[2]
赵光忠侯利涛王斌胃肠道癌开放手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2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8): 739-742.
[3]
许开武陈志辉宋新明盲肠癌并腹壁转移行扩大根治术一例[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57(1): 41-43.
[4]
NesserisI,TsamakisC,GregoriouS, et al. Cutaneous metastasis of colon adenocarcino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n Bras Dermatol, 201388(6Suppl 1): 56-58.
[5]
张小桥张国卫孟庆东生物补片一期修复污染状态下的腹壁疝和腹壁缺损[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9): 584-587.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