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管状骨在一期后路胸腰椎转移瘤切除重建中的应用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8,1(2) : 18-23. DOI: 10.3760/cma.j.issn.2096-5400.2018.02.005
摘要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 n-HA/PA66)管状骨在胸腰椎转移瘤一期后路切除重建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并以n-HA/PA66管状骨修复重建脊柱稳定性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9~72岁,平均53.5岁。原发瘤包括神经内分泌癌1例、乳腺癌4例、肺癌1例、直肠癌1例、骨髓瘤2例、肝癌1例、肾癌1例、前列腺癌1例。病变累计单节段胸椎9例,两节段胸椎1例,腰椎单节段2例。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7.4±0.5)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Frankel分级): E级2例、D级4例、C级6例。

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后路手术方式完成肿瘤切除及脊柱重建。手术时间(245.0±46.2)min,手术出血量(1750±342.5)ml;术后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1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胸膜破裂,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VAS评分3.5±0.5分(P<0.01),术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时间为5~36(13.8±8.2)个月,随访期内3例死亡(乳腺癌1例,肝癌1例,肺癌1例),术后11个月直肠癌转移复发,肾癌及1例乳腺癌广泛转移。X线片及CT复查提示病椎邻近椎体高度由术前(30.9±6.6)mm恢复至术后(33.7±7.3)mm(P<0.01),术前病椎上下邻近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24.8±8.7)°恢复至术后(9.9±1.8)°(P<0.01)。1例患者术后30个月随访出现管状骨下沉,连接棒断裂,胸椎后凸畸形,Cobb角24.5°。其余所有病例n-HA/PA66管状骨无明显塌陷,下沉、断裂或移位,脊柱稳定性良好。

结论

n-HA/PA66管状骨能够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稳定性,在一期后路胸腰椎转移瘤切除重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本文: 陈广辉, 周子斐, 郭松, 等.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管状骨在一期后路胸腰椎转移瘤切除重建中的应用 [J] .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18,1 (2): 18-23. DOI: 10.3760/cma.j.issn.2096-5400.2018.02.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脊柱是骨转移瘤高发部位,约3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1]。肿瘤侵犯椎体及附件出现脊柱不稳,后凸畸形,严重者导致脊髓压迫,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外科手术可以有效解除压迫,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已经成为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