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实效分析及思考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8,34(4) : 310-314.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8.04.012
摘要

介绍了我院通过多科协作管理的方式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合理使用进行管控的做法,即医务处对医师进行培训与考核并开展每月病历检查,药事科进行事前审方和事后点评,临床微生物室及感染管理科监测全院感染及细菌耐药信息并实时发布。结果显示,2017年6—12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量增加而比阿培南用量降低;耐药结果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数增加28%,但患者总例数降低10%,多重耐药患者总数未增加。拟通过进一步推进院内AMS(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建设来实现合理用药,遏制细菌耐药。

引用本文: 张妍, 王梦洁, 徐茵, 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实效分析及思考 [J]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8, 34(4) : 310-314.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8.04.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1976年首次被发现的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1],对革兰阴性(G)、革兰阳性(G)、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已成为临床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然而,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其耐药问题及药物不良反应也日渐突出。2017年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2],指出,医疗机构需指定专人定期填报《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2017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年版)》,报告显示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使用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应当引起关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亦存在上述情况。根据以上工作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我院职能科室多科联合、职能科室与临床重点科室联合、加强技术支持建设以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并对该药物使用情况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及思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