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侵袭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29(04)
: 425-428.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3.04.037
摘要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肿瘤向鞍区周围组织浸润,破坏正常结构,突破垂体包膜,侵蚀蝶骨、蝶窦、鞍底硬膜,浸润血管壁,侵入海绵窦和周围脑组织,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IPA有恶性生物学行为:高度增殖、侵袭性增长、手术难以全切、复发等.早在1986年Scheithauer等[2]就提出IPA是垂体腺瘤与垂体癌中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垂体腺瘤呈膨胀性生长,但有边界;垂体癌则伴有颅内外转移;IPA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的特征.本文就其侵袭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作一综述。

引用本文:
张翠萍,
孙异临.
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侵袭机制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
04
): 425-428.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3.04.037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58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