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33(1) : 4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7.01.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12例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并观察术后1周、30 d以及6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4~17个月,平均13.6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再通成功,1例未再通成功。12例患者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为(22.5±8.9)%,与术前(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1周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再通成功的11例患者其术后6个月的NIHSS评分为(2.59±1.37)分,较术前[(3.36±1.56)分]改善(P<0.05)。

结论

血管内治疗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安全且短中期疗效确切。

引用本文: 张晓杰, 买买提力·艾沙, 卡合尔曼·卡德尔, 等.  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 33(1) : 4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7.01.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缺血性卒中为当今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的主要机制为低灌注[1]。约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同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因此,加强颈动脉狭窄与闭塞的治疗和预防尤为重要[2]。血管内治疗理论上是治疗颈动脉慢性闭塞最理想的方法,且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该方法更加可行。然而,由于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自身往往存在高危因素,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应用并不广泛。此外,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能改善脑部的血流供应,可作为颈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补充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12例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危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