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33(9) : 887-891.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7.09.005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椎动脉(VA)的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783例HFS患者,其中125例(16.0%)责任血管中包括VA(VA组),658例(84.0%)责任血管中不包括VA(非VA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VA组中,责任血管为VA合并其他动脉者120例(96.0%),其中VA单独或共同作为主要责任血管者11例,VA为次要责任血管者109例;VA为惟一责任血管者5例(4.0%)。与非VA组相比,VA组多发于男性,HFS多位于左侧(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46~60个月)。VA组的手术复发率,延迟治愈率,中位延迟治愈时间,以及患侧听力严重受损、患侧即刻面瘫、患侧迟发性面瘫、后组脑神经损伤、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VA组(均P<0.05),VA组与非VA组在年龄、HFS病程、手术总有效率以及无效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HFS MVD术中发现,VA作为惟一责任血管者少见;VA与其他动脉共同压迫时多为次要责任血管。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VA的HFS疗效确切,但与责任血管不包括VA者相比,前者更易出现延迟治愈,且延迟治愈时间较长,也更易于复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责任血管不包括VA者。

引用本文: 郝杨, 于炎冰, 王琦, 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 33(9) : 887-891.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7.09.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表现为由眼部逐渐扩展至整个面部肌肉的不自主痉挛。血管压迫病因学说认为[1],小脑脑桥角(CPA)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n,REZ)受责任血管压迫而产生脱髓鞘病变、面神经纤维之间神经冲动传导发生短路是导致HFS的根本病因[2]。乙状窦后微骨孔入路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现已成为HF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4,5]。HFS MVD术中最常见的责任动脉包括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等。其中VA作为责任血管者并不少见,但其临床特点、手术处理、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6]。本文通过对125例VA作为责任血管的HF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与非VA压迫者进行对比,分析其手术技巧、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