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论著
基于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2) : 188-19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2.019
摘要
目的

探究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人胶质瘤细胞株U87转染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H113,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U87-MG H113稳定细胞株。在15只小鼠尾状核头部接种U87-MG H113细胞。接种3周后,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上采用荧光素酶专用检测通道检测确定成瘤。将确定成瘤的12只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BS组、Cy5-CRT组、Cy5-CG7C组3组,尾静脉分别注射200 μl 0.1 mol/L的PBS、Cy5-CRT、Cy5-CG7C,注射24、36 、48 h后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上采用Cy5专用检测通道检测。

结果

(1)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株,并且证实单位时间内检测到的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的多少成线性关系;(2)在成像效果最好的36 h时间段,3组的荧光信号强度分别为5.78±0.16(PBS组)、44.16±0.33(Cy5-CRT组)、5.34±0.17(Cy5-CG7C组),Cy5-CRT组明显强于PBS组和Cy5-CG7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Cy5-CRT光学探针在胶质瘤处聚集,与正常脑组织有很好的区分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引用本文: 赵义营, 蔡海平, 陈银生, 等.  基于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2) : 188-19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2.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约占所有胶质瘤的50%。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及其随后的放疗和以替莫唑胺为代表的化疗药物,胶质母细胞瘤的生存时间只有14~16个月,2年生存率为26%~33%,文献报道最好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9.8%[1,2]。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已被证实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胶质瘤因沿着神经纤维向周围脑区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导致了术中肿瘤边界辨别困难。因此,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而不损伤重要的组织结构尤为重要,约80%的颅内肿瘤复发发生在肿瘤边缘。虽然CT和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成像原理的限制,难以区分假性进展和真性进展,即使采用检测肿瘤代谢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检查仍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分子影像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术中精准定位提供了帮助。转铁蛋白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靶向受体,被发现在胶质瘤细胞及血脑屏障处高表达。Staquicini等[3]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发现了一种环状多肽CRTIGPSVC(简称为CRT),可以利用转铁蛋白受体的主动转运而通过血脑屏障,并引导噬菌体在胶质瘤细胞中富集。本研究通过将CRT多肽与Cy5偶联制备成分子影像光学探针,并在小鼠移植瘤上验证是否具有信号富集显像,为其在临床应用打下前期的实验基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