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神经外科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早期语音声学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4) : 369-37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4.0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构音障碍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11月行STN-DBS治疗的10例PD患者(PD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健康对照组)。对未服药状态下的10例PD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开机后1个月和开机后3个月,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录制语音,应用Praat软件分析语音信号并提取3个基频参数,分别为基频均值、基频范围和基频标准差。同时对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语音信号采集和分析。

结果

PD患者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语音的基频范围[PD组为(15.5±4.8)St、健康对照组为(22.5±5.6)St,t=-2.962,P=0.008]和基频标准差[PD组为(2.4±0.7)St、健康对照组为(3.7±0.8)St,t=-4.017,P=0.001]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D患者开机后1个月时,语音的3个基频参数与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机后3个月时,语音的基频范围[开机后3个月为(19.2±3.8)St、术后1个月未开机为(15.5±4.8)St,P=0.017]和基频标准差[开机后3个月为(3.2±0.8)St、术后1个月未开机为(2.4±0.7)St,P=0.001]均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时,且与健康对照组间3个基频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TN-DBS治疗早期能改善PD患者语音语调单一的特征,缓解患者喉部肌肉及声带僵硬情况。

引用本文: 龚大伟, 范萍, 邱畅, 等.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早期语音声学研究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4) : 369-37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4.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了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典型运动症状外,70%~90%的PD患者还有构音障碍[1],表现为语调单一、响度单一、语速变化大、停顿异常和发音不准确等[2]。目前PD首选药物治疗,但当药物疗效减退或同时出现运动并发症时,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能较好地减轻PD患者的运动障碍[3,4,5]。然而STN-DBS对PD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尚未达成一致意见[6,7,8,9]。对PD患者的语音进行声学研究发现,STN-DBS后患者语速更快、停顿时间更短、基频抖动和振幅抖动更小、以及基频范围和基频变化更大[10,11,12]。另有研究发现,单侧植入DBS电极的患者中,左侧植入者的语言能力恶化程度大于右侧植入者[13,14];接受高电压(≥3.5 V)、高频率(≥130 Hz)刺激的PD患者语言可懂度低、发音更不准确[15,16]。然而,以往关于STN-DBS对PD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研究大多为西方[6,7,8,9,10,11,12,13,14,15,16],国内鲜少研究。因此,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行STN-DBS治疗的10例PD患者(PD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语音特征,现总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