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神经外科
非动脉压迫因素导致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35(3) : 255-258.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03.005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动脉压迫因素导致三叉神经痛(TN)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5月至2016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51例TN患者,其中36例患者(14.3%)为非动脉压迫导致。36例患者中,19例(52.8%)为单纯静脉压迫,其中12例行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7例(年龄>60岁)减压后加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PR);17例(47.2%)探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其中12例将三叉神经感觉根自脑干至麦氏囊全程充分解剖,5例(年龄>60岁)加行三叉神经感觉根PR。采用Brisman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

19例单纯静脉压迫的患者中,12例常规行MVD治疗的患者有11例术后即刻有效,1例无效;7例因无法满意减压加行PR的患者术后均即刻有效。17例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患者中,12例行全程充分松解三叉神经的患者有11例术后即刻有效,1例无效;5例加行PR的患者术后均即刻有效。术后即刻总有效率为94.4%(34/36)。术后3例(8.3%)出现脑神经相关并发症:患侧耳鸣1例,复视1例,咀嚼无力1例。3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4~142个月,平均(67.0±9.2)个月,总有效率为88.9%(32/36),复发率为5.9%(2/34)。无效及复发的患者后续行射频及伽玛刀治疗后好转;3例脑神经相关并发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恢复。

结论

单纯静脉压迫者应充分松解游离责任静脉后行MVD;无血管压迫者应充分松解三叉神经感觉根周围的粘连;年龄>60岁者可加行三叉神经感觉根PR。非动脉压迫的TN经上述治疗后,疗效满意,而且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引用本文: 郝杨, 于炎冰, 张瑜廉, 等.  非动脉压迫因素导致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35(3) : 255-258.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03.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患者多单侧起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发作可突发突止,可有"扳机点",同时伴有患侧流泪、流涎及流涕,卡马西平镇痛效果明显。目前,对TN的病因有中枢病因学说、周围病因学说及其他病因学说,其中周围病因学说中血管压迫导致TN被学者广泛接受,其主要内容为:三叉神经根在半月节至脑桥之间的感觉根受血管压迫导致脱髓鞘改变,出现神经纤维之间信号传导短路,从而引起异常放电导致剧痛[1,2];其解剖学基础为血管压迫,病理学改变为神经脱髓鞘改变[3,4,5]。乙状窦后微骨孔入路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因其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是其能完全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的特点,被临床广泛接受。TN MVD术中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CA)及其分支、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及其分支、岩上静脉属支、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等。此外,蛛网膜增厚粘连本身也可能成为TN的重要致病因素。非动脉压迫因素即单独静脉压迫或无责任血管者在TN MVD中常见,但在其他脑神经疾患的MVD术中少见。本文通过对36例非动脉压迫因素的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其手术策略、疗效及脑神经相关并发症情况。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