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脊柱
O型臂3D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在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35(7) : 676-68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07.008
摘要
目的

探讨O型臂(O-arm)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对于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9例脊髓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A组),8例采用徒手置钉(B组)。29例患者均在置钉后行O-arm系统3D扫描,根据Gertzbein-Robbins的方法评估置钉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

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射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内固定置钉的手术时间大于B组[分别为(109.7±59.9)min和(74.5±19.4)min,P=0.025]。A组共置入134枚螺钉,其中A级117枚,B级11枚,C级6枚。B组共置入45枚螺钉,其中A级34枚,B级4枚,C级6枚,D级1枚。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分别为95.5%和84.4%,χ2=4.604,P=0.032)。两组无一例出现置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7.3±5.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脊柱畸形及钉棒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O-arm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脊髓脊柱肿瘤患者术中脊柱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引用本文: 荆林凯, 孙振兴, 郭毅, 等.  O型臂3D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在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35(7) : 676-68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07.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脊髓脊柱肿瘤患者常面临手术后脊柱稳定性破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1]。对于脊髓脊柱肿瘤合并脊柱失稳者,脊柱内固定技术不可或缺[2,3,4]。近年来,神经导航或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5,6,7,8,9]。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共开展了29例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分别采用O型臂(O-arm)3D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并比较两种方法脊柱内固定置钉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