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研究
经颞下锁孔硬膜下入路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显露后颅窝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35(12) : 1266-127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12.017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颞下锁孔硬膜下入路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显露后颅窝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的差异,以及神经导航在该入路中的优势。

方法

成人尸头湿标本10具(20侧),首先双侧均模拟经颞下锁孔硬膜下入路(颞下入路组);随后随机选取一侧模拟颞下锁孔硬膜下Kawase入路(Kawase入路组),另一侧模拟神经导航辅助颞下锁孔硬膜下Kawase入路(导航辅助下Kawase入路组)。分别通过神经内镜和显微镜观察相关的解剖结构,使用透明方格纸测量后颅窝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的大小。

结果

神经内镜下操作在脑干上、下、腹侧获得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均比显微镜下更大(均P<0.05)。其中颞下入路组手术视野在脑干上、下、腹侧分别增大(2.9±1.0)、(15.7±1.5)及(10.2±1.1)mm,操作空间分别增大(2.9±1.0)、(7.6±1.9)及(6.0±1.7)mm;Kawase入路组手术视野分别增大(2.7±0.9)、(20.0±1.2)及(29.5±0.7)mm,操作空间分别增大(2.7±0.9)、(14.8±1.4)及(8.8±1.4)mm;导航辅助下Kawase入路组手术视野分别增大(3.1±1.0)、(20.3±2.4)及(29.9±0.7)mm,操作空间分别增大(3.1±1.0)、(15.3±1.6)及(8.8±1.3)mm。而脑干背侧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在上述3个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Kawase入路组比较,导航辅助下Kawase入路组在脑干下方可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视野增大(3.8±2.2)mm,操作空间增大(2.7±0.9)mm;显微镜下分别增大(3.5±0.7)mm和(2.2±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3个方向,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颞下锁孔硬膜下入路中神经内镜较显微镜可在脑干上、下、腹侧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而利用神经导航可在脑干下方进一步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

引用本文: 丁哲旻, 王清, 鲁晓杰, 等.  经颞下锁孔硬膜下入路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显露后颅窝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35(12) : 1266-127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12.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颞下入路是处理中颅窝底病变的经典入路,而Kawase入路则是在颞下入路的基础上通过磨除岩骨尖,从而能够处理涉及中、后颅窝的病变[1,2,3]。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和锁孔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的不断成熟,外科医生能够在降低创伤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4,5,6,7]。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经神经内镜颞下锁孔硬膜下入路(endoscopic intra-dural subtemporal keyhole approach,EISKA)在创伤小的基础上,能够提供鞍上区、岩斜区及脑干腹外侧区良好的手术视野,此外术中利用神经导航辅助磨除岩骨尖后在理论上可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8]。但该研究尚未对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行量化分析。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对采用EISKA中量化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后颅窝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的定量分析,探讨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在EISKA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