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的对比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36(01) : 38-4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20.01.01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 217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31例,单纯栓塞组5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栓塞即刻,631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65.0%(410例)、29.9%(189例)、5.1%(32例);586例单纯栓塞组中分别占51.4%(301例)、36.0%(211例)、12.6%(74例),两组比较P<0.01。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5%(16例),单纯栓塞组为5.1%(30例);两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3%(40例)、3.1%(18例),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均为1.0%(均为6例),致死率均为2.2%(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227例、单纯栓塞组10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71.8%(163例)、22.9%(52例)、5.3%(12例),单纯栓塞组分别占53.9 %(55例)、34.3%(35例)、11.8%(1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27例)、38.2%(39例),两组比较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效果好,复发率低;出血性并发症略低,缺血并发症略高,但不增加总体致残、致死的风险。

引用本文: 陈振, 张松, 晋亚洲, 等.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的对比分析 [J]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 (01): 38-43.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20.01.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因疗效肯定、创伤小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式。但由于颅内动脉瘤形态复杂,宽颈动脉瘤和特殊形态动脉瘤的存在增加了血管内治疗的难度。弹簧圈可能会通过瘤颈口疝入载瘤动脉内,使动脉瘤内无法形成血栓愈合,导致较高的复发率。颅内支架系统的应用使得复杂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成为可能,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2,3]。随着血流导向和血管重建治疗观念的更新,颅内支架已经成为治疗动脉瘤的重要工具。现有的文献报道也证实了置入支架在降低动脉瘤复发率方面的积极作用[4] 。目前,有关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样本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单中心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的1 21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