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FBI-1在乳腺癌新辅化疗前后表达的临床意义
中华医学杂志, 2018,98(46) : 3751-3755.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46.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BI-1)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50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病例(中位年龄44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新辅助治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FBI-1的表达率,并分析其与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临床病理疗效的关系。

结果

(1)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高表达率为70%(35/50),FBI-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状态无关(P>0.05);(2)无论从临床疗效评估(86.7%与51.4%,P=0.019)或是病理疗效评估(80.0%与28.6%,P=0.001),新辅助化疗前FBI-1低表达组化疗疗效均显著优于高表达组;(3)新辅助化疗显著降低FBI-1的高表达率(70.0%与38.0%, P=0.004),22例患者(62.9%)FBI-1由高表达转为低表达;(4)临床疗效显著组FBI-1表达下降较临床疗效非显著组明显(77.4%与26.3%,P=0.001),病理缓解显著组FBI-1表达下降较病理缓解非显著组明显(72.7%与39.3%,P=0.024),FBI-1表达是否下降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r=0.440,P<0.01)、病理疗效(r=0.491,P<0.05)有相关性。

结论

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FBI-1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表达水平;FBI-1的高表达可能预示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具有预测价值。

引用本文: 毛岸云, 陈茂剑, 蒋玮, 等.  FBI-1在乳腺癌新辅化疗前后表达的临床意义 [J] .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 (46): 3751-3755.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46.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分期和分级,为手术创造机会并减小手术范围,且可以作为个体化疗敏感性的筛选[1]。目前寻找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是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BI-1)已被证实是一种原癌基因,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及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FBI-1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已有较多研究,但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中FBI-1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FBI-1的表达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中位年龄为44岁。按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Ⅱ期21例,Ⅲ期29例。按病理类型分类:浸润性导管癌例44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黏液腺癌1例,导管内癌并微浸润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经空芯针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2)所有病例均行系统检查排除远处转移;(3)治疗前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4)无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5)肿瘤病人评分标准(ECOG-PS)评分在0~1分之间,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

2.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都按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与规范》2007版[3]和2011版[4]执行,其中阿霉素(A)、环磷酰胺(C)AC/E(表柔比星)C-T(紫衫醇)方案4例,TAC/TEC方案15例,F(5-氟尿嘧啶)EC/FAC方案25例,EC/AC方案3例,TCH(赫赛汀)方案3例。所有患者接受2~8个周期化疗。

3.化疗疗效的评价及标准:

(1)影像学检查评价标准:新辅助化疗前后行乳腺MRI、超声检查评价疗效。临床疗效评估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5]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结(无论是否为目标病灶)短轴值必须<10 mm ;PR:以基线目标病灶直径的总和为参照,所有目标病灶直径的总和缩小≥30%;SD:以目标病灶直径的总和最小值为参照,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PD:以目标病灶直径总和最小值为参照(包括最小值等于临界值),所有目标病灶直径总和至少增加20%,另外,直径总和增加的绝对值必须>5 mm(出现新的病灶也可认为是进展)。CR+PR为总有效率。将CR+PR列为临床疗效显著组,SD+PD列为临床疗效非显著组。(2)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标准:全部病例术后肿瘤组织均采用Miler and Payne(MP)[6]治疗反应评价系统进行病理学疗效评价:1级为浸润癌组织的数量无变化;2级为浸润癌组织的数量减少比例≤30%;3级为浸润癌组织的数量明显减少,比例介于31%~90%;4级为浸润癌组织的数量减少比例>90%,仅有少数残余的癌细胞散在分布;5级为所有切片均无浸润性癌残存,可以有残存的导管内癌成分。以腋窝淋巴结消失,乳房肿块术后病检为坏死组织、钙化、纤维化者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病理疗效评价由2名病理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完成。参考沈梦露等[7]研究将MP4、MP5列为病理缓解显著组,MP1、MP2、MP3列为病理缓解非显著组。(3)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所有组织均用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BI-1的表达。

4.FBI-1表达的判断标准为:

染色阳性信号以细胞核着色为准,呈棕黄色颗粒,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背景呈棕黄色者或棕褐色为阳性细胞。采用两人双盲观察切片,200倍光镜下随机观察10个视野,阳性细胞数所占总细胞数比例的平均值则为阳性细胞百分比,切片中阳性细胞<10%为阴性(-),10%~24%弱阳性(+),25%~49%为阳性(++),>50%为强阳性(+++)。其中"-"和"+"为低表达、"+ +"和"+ + +"为高表达。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新辅助化疗前FBI-1表达与乳腺癌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

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组织中FBI-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N分期越高,临床分期越晚,FBI-1表现为高表达;FBI-1表达与年龄、ER、PR、Ki-67、Her-2表达状态无关(P>0.05)(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新辅助化疗前FBI-1表达与乳腺癌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

表1

新辅助化疗前FBI-1表达与乳腺癌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

临床分组病例数FBI-1表达[例(%)]χ2P
高表达低表达
年龄     
 <40岁127 (58.3)5 (41.7)0.4230.515
 ≥40岁3828(73.7)10(26.3)
淋巴结转移     
 N050 (0)5 (100)13.614P<0.01
 N13021(70.0)9(30.0)
 N21312(92.3)1(7.7)
 N322(100)0(0)
临床分期     
 Ⅱ期2111 (47.6)10 (52.4)5.352P<0.05
 Ⅲ期2924(82.8)5(17.2)
ER     
 (+)3123 (74.2)8 (25.0)0.6830.409
 (-)1912(63.2)7(33.3)
PR     
 (+)3525 (71.4)10 (28.6)0.0001.000
 (-)1510(66.7)5(33.3)
Ki-67     
 <14%95 (55.6)4 (44.4)0.4130.520
 ≥14%4130(73.2)11(26.8)
Her-2表达     
 (+++)1914 (73.7)5 (26.3)0.1980.656
 (-)~(++)3121(67.7)10(32.3)

注: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2.新辅助化疗前FBI-1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本研究总共入组乳腺癌患者50例,新辅助化疗后CR 6例(12.0%),PR 25例(56.0%),SD 14例(20.0%),PD 5例(10.0%),临床总有效率达62.0%(31/50)。新辅助化疗前,FBI-1低表达者15例(30.0%),高表达者35例(70.0%)(图1)。新辅助化疗前FBI-1低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86.7%,显著优于高表达组(51.4%,P=0.019)。新辅助化疗前FBI-1低表达组病理缓解情况亦优于高表达组(80%与28.6%,P=0.001) (表2)。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表达(×200)
点击查看大图

注:A:FBI-1在癌细胞内低表达;B:FBI-1在癌细胞内高表达

图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表达(×200)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新辅助化疗前FBI-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疗效的关系

表2

新辅助化疗前FBI-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疗效的关系

组别临床疗效[例(%)]χ2P病理疗效[例(%)]χ2P
CR+PRSD+PDMP1~3MP4~5
高表达组18(51.4)17(48.6)5.5340.01925(71.4)10(28.6)11.2710.001
低表达组13(86.7)2(13.3)  3(20.0)12(80.0)
3.新辅助化疗前后FBI-1的表达变化:

新辅助化疗前FBI-1高表达者35例(70.0%),低表达者15例(30.0%);新辅助化疗后FBI-1高表达者19例(38.0%),低表达者31例(62.0%);经新辅助化疗后,22例(62.9%)患者FBI-1由高表达转为低表达,新辅助化疗显著降低FBI-1的高表达率(P<0.05)(图1)。

4.新辅助化疗前后FBI-1的表达变化与临床及病理疗效的关系:

临床疗效显著组FBI-1表达较临床疗效非显著组明显下降(77.4%与26.3%,P<0.05)(表3),病理疗效显著组FBI-1表达较非显著组明显下降(72.7%与39.3%,P<0.05)(表3);FBI-1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r=0.440,P<0.01)及病理疗效均具有相关性(r=0.491,P<0.01)。

点击查看表格
表3

化疗前后FBI-1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疗效的关系

表3

化疗前后FBI-1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疗效的关系

FBI-1表达临床疗效[例(%)]χ2P病理疗效[例(%)]χ2P
CR+PRSD+PDMP1~3MP4~5
下降24(77.4)5(26.3)12.6290.00111(39.3)16(72.7)5.5470.024
非下降7(22.6)14(73.7)17(60.7)6(27.3)

注:下降:+ + +化疗后下降为+ +、+、-,+ +化疗后下降为+、-,+化疗后下降为-;非下降(包括不变与上升):不变为+ + +、+ +、+、-化疗后仍是+ + +、+ +、+、-,上升为-、+、+ +化疗后上升为+、+ +、+ + +;CR+PR列为临床疗效显著组,SD+PD列为临床疗效非显著组;病理缓解非显著:MP1~3;:病理缓解显著:MP4~5;Spearman相关分析:r=0.440,P<0.01(临床疗效);r=0.491,P<0.01(病理疗效)

讨论

FBI-1位于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和原癌基因的上游,其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对其他原癌基因的功能发挥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被称为"肿瘤的总开关"[8]。有报道显示,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增生组织明显增高,且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FBI-1表达更高[9]。与此一致的是,本实验结果显示,入组的50例乳腺癌组织FBI-1高表达率为70.0%,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FBI-1高表达率达到77.8%,Ⅲ期患者中FBI-1高表达率达到了82.8%,FBI-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FBI-1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FBI-1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

ER、PR、Her-2、TOP2A、EGFR、BRCA1、p53等基因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已有很多报道,但结果尚未取得共识[10,11,12,13]。有研究[14,15]发现FBI-1基因通过抑制p53的活化抑制包括阿霉素、5-Fu在内的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死亡,但FBI-1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的预测价值文献报道少见。本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前FBI-1低表达组无论从临床有效率(86.7%与51.4%)还是病理缓解率(80.0%与28.6%)都显著优于高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患者,FBI-1表达明显下降,提示FBI-1高表达患者可能对一些化疗药物耐药,导致新辅助化疗疗效劣于低表达患者,FBI-1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对于FBI-1高表达患者,可能需要除了化疗以外其他更多的综合治疗手段用于新辅助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FBI-1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组织中FBI-1的表达水平;FBI-1的高表达可能预示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具有预测价值,FBI-1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存在选择偏倚,一部分新辅助化疗后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没有纳入本研究。而且本研究仅是对短期疗效的判断,缺少长期生存随访资料,并且样本量少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或者MRI)与病理缓解不完全相符(可能为入组患者PD率高于公认临床指标的主要原因),新辅助化疗方案不统一,因此尚需大样本及长时间的研究来证实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苏静, 陈航航, 李孟圈, . FOXP3+调节性T细胞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8):595-597.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12.007.
[2]
JeonBN, YooJY, ChoiWI, et al. Proto-oncogene FBI-1 (Pokemon/ZBTB7A) Re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Rb Gene via Binding Competition with Sp1 and Recruitment of Co-repressors[J]. J Biol Chem, 2008, 283(48):33199-33210. DOI: 10.1074/jbc.M802935200. Epub 2008 Sep 18.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07, (5):410-428.DOI: 10.3969/j.issn.1007-3639.2007.05.016.
[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05):367-417.
[5]
EisenhauerEA, TherasseP, BogaertsJ, 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J]. Eur J Cancer, 2009, 45(2):228-247.DOI: 10.1016/j.ejca.2008.10.026.
[6]
OgstonKN, MillerID, PayneS, et al. A new histological grading system to assess response of breast cancers to primary chemotherapy: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survival[J]. Breast, 2003, 12(5):320-327. DOI: 10.1016/S0960-9776(03)00106-1.
[7]
沈梦露, 韩记真, 刘莹, . 乳腺癌患者223例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后MP评价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9):1397-1401.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7.09.009.
[8]
王丽, 覃庆洪, 谭启杏, . 干扰素FBI-1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4):262-267.DOI: 10.19401/j.cnki.1007-3639.2017.04.004.
[9]
QuH, QuD, ChenF, et al. ZBTB7 overexpression contributes to malignancy in breast cancer[J]. Cancer Invest, 2010, 28(6):672-678. DOI: 10.3109/07357901003631007.
[10]
TokudaE, HorimotoY, ArakawaA, et al. Differences in Ki67 expressions between pre- and post-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specimens might predict early re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J]. Human Pathology, 2017, 6340-45.DOI: 10.1016/j.humpath.2017.02.005. Epub 2017 Feb 23.
[11]
XuY, OuyangT, LiJ,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BRCA1/2 mRNA expression f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CA‐negative breast cancers[J]. Cancer Science, 2018, 109(1):166-173. DOI: 10.1111/cas.13426. Epub 2017 Nov 10.
[12]
KimT, HanW, KimMK, et al.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p53, Ki-67, and Bcl-2 Expression for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Breast Cancer, 2015, 18(1):16-21. DOI: 10.4048/jbc.2015,18.1.16. Epub 2015 Mar 27.
[13]
刘蕾, 李席如, 胡蕴慧, . TOP2A、EGFR基因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12):940-943.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12.007.
[14]
FangF, YangL, TaoY, et al. FBI-1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s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J]. Cancer, 2012, 118(1):134-146. DOI: 10.1002/cncr.26251. Epub 2011 Jun 28.
[15]
唐静, 于玲玲, 祖旭宇. Pokemon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阿霉素耐药能力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2, 33(18):2742-2745.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12.18.018.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