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新辅助放化疗对不同高度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 2016,54(6) : 419-423.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6.06.005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预后因素,以及新辅助放化疗(CRT)对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3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541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距离肛缘≤6 cm,cT3-4Nx或cTx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08例患者行CRT+手术治疗(CRT组),333例患者仅行手术治疗(非CRT组)。395例患者行保肛手术,146例患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保肛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因素对保肛的预测能力。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CRT组和非CRT组的保肛率进行比较。

结果

保肛手术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T前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OR=5.867,95% CI:4.155~8.285,P=0.000)、pT分期(OR=0.688,95% CI:0.462~1.025,P=0.066)、CRT(OR=2.088,95% CI:0.971~4.492,P=0.060)和组织学类型(OR=0.288,95% CI:0.136~0.611,P=0.001)是保肛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对保肛手术的独立预后因素进行截点设置,结果显示患者能否行保肛手术的截点分别为:(1)肿瘤下缘到肛缘距离>4.5 cm;(2)组织学类型为非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3)pT分期≤3期;(4)接受CRT。对CRT组与非CRT组的保肛率进行比较,仅在距离肛缘3.0~3.9 cm及4.0~4.9 cm的亚组,CRT组的保肛率高于非CRT组(3.0~3.9 cm亚组:59.4%比2.8%,χ2=26.138,P=0.000;4.0~4.9 cm亚组:76.9%比37.9%,χ2=10.563,P=0.001)。

结论

肿瘤下缘距离肛缘>4.5 cm、组织学类型非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pT分期≤3期或接受CRT的患者更易获得保肛。CRT仅提高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5 cm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引用本文: 王枭杰, 池畔, 林惠铭, 等.  新辅助放化疗对不同高度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J] .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6) : 419-423.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6.06.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08年Miles首次报告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治疗低位直肠癌,APR成为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1]。而近年来,随着吻合器技术的进步,低位结肠直肠吻合、结肠肛门吻合成为可能[2];对直肠癌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对直肠癌根治术远切缘的要求越来越短[3];Meta研究结果显示,肿瘤远端1 cm切缘已足够。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CRT)可能通过肿瘤降期、肿瘤回缩,减少环周切缘受累,并提高肿瘤下端到肛缘距离[4]。因此,直肠癌保肛手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CRT是否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目前仍存争议;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的相关规律目前亦不明了。我们对既往十余年我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距离肛缘≤6 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保肛手术的预后因素,以及CRT对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