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反复发作期阴道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55(3) : 177-182.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191210-00665
摘要
目的

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反复发作期假丝酵母菌的核型同源性,了解假丝酵母菌菌株随临床进展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情况。

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确诊的RVVC患者10例,收集其确诊RVVC时及在本院治疗后再发时的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并鉴定假丝酵母菌菌株,采用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Ⅱ)联合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分离自同一患者菌株的核型,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的敏感性。

结果

(1)10例RVVC患者首诊及复发时分离的20株菌株均为白假丝酵母菌,其染色体DNA经内切酶BssHⅡ酶切后电泳图谱极其相似,来自同一患者的前后(首诊及复发时)分离菌株的电泳条带完全一致。(2)1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发时,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对除制霉菌素外的其他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制霉菌素(首诊和复发:100%敏感、100%敏感)>克霉唑(首诊和复发:100%敏感、90%敏感)>氟康唑(首诊和复发:80%敏感、70%敏感)>伊曲康唑(首诊和复发:60%敏感、50%敏感)>咪康唑(首诊和复发:30%敏感、20%敏感)。

结论

(1)阴道内同一定植菌株的潜伏可能是RVVC反复发作的原因。(2)抗真菌药物对真菌存在选择性诱导耐药作用,同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RVVC患者反复发作时重复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正确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引用本文: 张展, 白会会, 王风娟, 等.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反复发作期阴道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药性分析 [J]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 55(3) : 177-182.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191210-0066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之一,长期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罹患1次VVC,其中40%~50%可能经历多次该疾病的侵袭,而5%~8%的患者将发展成为复发性VVC(recurrent VVC,RVVC)[1]。尽管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已经制定了VVC的诊疗规范[2],但RVVC诊疗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疑问,RVVC患者为何病情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致病菌株是否有变化?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否加速真菌耐药?如何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本研究基于这些疑问,选取了反复发作期的RVVC患者的阴道分离菌株进行核型分析及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以了解引起RVVC复发或再感染时病原菌的同源性,以及假丝酵母菌随临床进展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