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
中华眼科杂志, 2017,53(9) : 694-700.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7.09.011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TE-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2015年1至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420 μm的19例患者(19只眼),予使用KXL快速交联系统进行A-TE-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OCT)、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记录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患者接受A-TE-CXL术后1 d内存在轻度刺痛和中度异物感,术后1 d时基本消失。术后24 h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2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个月时角膜最薄点厚度为(378.9±17.1)μm,较术前(395.2±13.8)μm降低(t=2.982,P<0.01)。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参数均低于术前值,其中术后12个月KMAX值为(55.67±4.91)D,术前为(57.35±5.54)D;术后12个月K2值为(52.18±3.70)D,术前为(52.70±3.5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3.044,P<0.01;K2:t=2.384,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间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90~120 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

结论

A-TE-CXL治疗较薄型进展期圆锥角膜早期效果良好,其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尚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角膜交联方案。(中华眼科杂志,2017,53:694-700)

引用本文: 林志荣, 吴护平, 罗顺荣, 等.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 [J] . 中华眼科杂志, 2017, 53(9) : 694-700.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7.09.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是目前唯一被认可的能够阻止或延缓圆锥角膜进展的方法[1],在国外已经成为进展性圆锥角膜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交联技术已在国内逐渐开展,大部分报道显示了良好疗效[2,3,4,5]。经典的CXL需要去除角膜上皮,使光敏剂渗透进入角膜基质后再进行紫外光照射,形成胶原交联反应。然而,对于角膜厚度低于400 μm的患者直接进行紫外线照射,会显著增加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角膜瘢痕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将去除角膜上皮后角膜基质厚度达到400 μm定义为经典CXL的安全阈值[6,7]。对于最薄角膜厚度在400 μm左右的患者,有学者在去除上皮后使用低渗性核黄素使角膜厚度临时增加,使角膜厚度超过400 μm的再进行紫外线照射[8]。但该方法角膜厚度增加的时间短暂且不稳定[9,10],术后反应较重,依从性较差。此外,应用去上皮法进行角膜交联,术后并发症较多[11,12]。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多种保留上皮的CXL如渗透增强剂法、离子电渗法[5, 13]等逐渐出现,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