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放射学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胎儿的MRI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48(12) : 973-976.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4.12.003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胎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异常,然后行MR检查,并经引产后尸解或病理证实的ARPKD胎儿16例。MR扫描序列主要采用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序列和快速加权序列T1WI。将产前MRI、超声表现与引产后尸解或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6例ARPKD患儿均表现为双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SSTSE序列肾髓质弥漫性高信号小囊肿。11例合并羊水过少,11例合并双肺发育不良,6例合并肝纤维化。11例双肺发育不良和6例肝脏轻度纤维化超声均未提示,肾脏病变超声误诊1例,MRI诊断均正确。

结论

MRI诊断胎儿ARPKD具有明显优势,不受羊水量的影响,能准确评价肾脏及肺异常。

引用本文: 董素贞, 朱铭, 钟玉敏, 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胎儿的MRI表现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 (12): 973-976.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4.1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婴儿期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囊性肾病,发生率为1/(2~5)万[1]。在胎儿期常合并羊水过少及肺发育不良[2],预后较差,产前准确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羊水过少时,超声常不能清晰显示胎儿结构及相关异常。MRI不受羊水过少的影响,在羊水过少时仍能清晰显示胎儿结构[3]。目前,国内外关于ARPKD胎儿MRI表现的系统报道还较少,笔者回顾性对照分析16例ARPKD胎儿的产前MRI、超声及随访结果,探讨MRI对ARPKD胎儿的诊断价值和优势。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