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学
MR质子加权成像对翼状韧带损伤程度评价的临床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49(5) : 376-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5.05.0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MRI判断翼状韧带损伤程度,并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依据的可行性。

方法

(1)患者入组标准:有明确的颅颈交界区外伤史,并且受伤时间在1周以内。无颅底及颈部手术史,无MRI检查禁忌证。共计109例患者入组。(2)影像检查:采用3.0 T超导MR,在翼状韧带ROI内行高分辨率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DWI)。根据MR影像特点将韧带损伤分3度。Ⅰ度损伤MR主要表现为韧带出现局限性条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异常信号未及韧带边缘,Ⅱ度损伤MR表现为韧带内出现斜行或横行高信号,异常信号达韧带边缘,Ⅲ度损伤表现为韧带撕裂大于韧带横径的1/2或完全断裂。(3)治疗:Ⅰ度损伤采用保守治疗,Ⅱ、Ⅲ度损伤采取手术治疗。(4)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随访,同时行影像复查。其间患者如有不适随时就诊。保守治疗者,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渐进性缓解,6个月时MR成像病灶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认为恢复良好,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认为病情进展;手术治疗效果主要通过患者临床症状、颈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DR寰枢关节情况判定。临床症状渐进性缓解,6个月时DR成像寰枢椎关节对位良好,认为恢复良好。

结果

(1)高分辨MR PDWI成像显示78患者韧带无损伤,31例翼状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其中Ⅰ度损伤18例、Ⅱ度损伤9例、Ⅲ度损伤4例。(2)Ⅰ度损伤患者采取保守治疗,随访均恢复良好。6例Ⅱ度损伤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均恢复良好;3例保守治疗者,2例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于保守治疗3个月时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4例Ⅲ度损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术中出现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余3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

高分辨PDWI是一种评价翼状韧带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Ⅰ度损伤建议采用保守治疗,Ⅱ度以上损伤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引用本文: 陈建强, 战跃福, 韩贵宾, 等.  MR质子加权成像对翼状韧带损伤程度评价的临床价值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 (5): 376-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5.05.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主要靠其复杂的韧带结构维持,其中翼状韧带主要负责上颈部的轴向旋转及侧屈活动[1],其损伤常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寰枢椎旋转脱位可导致颈髓压迫和椎动脉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然而,寰枢关节不稳的准确诊断一直以来主要依靠测量寰椎前弓与齿状突间隙、寰椎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以及寰枢椎间旋转角度来间接判断颈椎稳定性。这些方法因易受投照角度、患者体位及测量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重复性较差。临床工作认为翼状韧带损伤的诊断更具实用价值。MR技术被誉为是韧带成像的金标准[2],尤其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DWI)在颅颈交界区韧带成像中具有明显的优势[3,4]。笔者通过高分辨率PDWI对颅颈外伤患者进行翼状韧带成像,再通过影像特点进行韧带损伤分度,随访其治疗效果,旨在提高影像诊断在制定颈椎外伤诊疗方案中的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