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放射学
扩散峰度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51(8) : 583-587.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08.005
摘要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72例(75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资料。良性病变30例(32个病灶),恶性病变42例(43个病灶)。患者均行乳腺横断面T1WI、T2WI、抑脂T2WI、多b值D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检查。测量病灶单指数模型的ADC值,DKI模型的非高斯分布的表观扩散系数(D)值和峰度系数(K)值。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病灶进行描述分类,将BI-RADS 4B类及以上类别定为恶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的ADC、D及K值的差异。采用ROC评价ADC、D、K值及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应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病变形态及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等的差异。

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ADC、D值均低于良性病变,而K值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状、边缘、强化方式、TIC和BI-RADS分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ADC、D、K、DCE-MRI、DCE-MRI联合K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57、0.884、0.949、0.806和0.958,DCE-MRI联合K值的诊断效能最大。以K=0.856为阈值,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和93.8%。

结论

DK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DWI,DCE-MRI联合K值能提高诊断效能。

引用本文: 高欣, 周丽娟, 徐孝秋, 等.  扩散峰度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51(8) : 583-587.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08.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乳腺癌患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影像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1]。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不但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特征,还可用来评价病灶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2,3]。DWI是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功能MRI方法,常用于诊断乳腺病变,ADC值的理论基础是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符合高斯分布,而事实上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并非如此[4]。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描述组织内非高斯分布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技术[4,5],已用于脑、肝脏等部位病变的诊断[6,7]。笔者旨在探讨DK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比较DKI与ADC值的诊断效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