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放射学
多层螺旋CT的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对胰胃间隙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53(7) : 564-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9.07.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上的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对胰胃间隙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胰胃间隙外生型肿瘤患者34例,其中胃胃肠间质瘤(GIST)20例,胰腺肿瘤14例,其中7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识别肿瘤的供血动脉并做出定位诊断,观察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胃GIST和胰腺肿瘤患者供血动脉及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显示的差异,分别计算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对胃GIST和胰腺肿瘤定位诊断的效能。

结果

20例胃GIST中有19例、14例胰腺肿瘤中有13例CT能够显示肿瘤供血动脉,GIST和胰腺肿瘤在肿瘤起源血管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6,P<0.01),GIST多起源于胃动脉系统,胰腺肿瘤则多起源于脾动脉胰腺分支。17例胃GIST(17/20,85.0%)和11例胰腺肿瘤(11/14,78.6%)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将所有34例患者纳入分析,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诊断胃GIST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17/20)、92.9%(13/14)、88.2%(30/34)、94.4%(17/18)、81.3%(13/16),诊断胰腺肿瘤的上述效能指标分别为71.4%(10/14)、100.0%(20/20)、88.2%(30/34)、100.0%(10/10)、83.3%(20/24)。

结论

多层螺旋CT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可辅助胰胃间隙胃及胰腺外生性肿瘤的定位诊断。

引用本文: 李英, 唐磊, 付佳, 等.  多层螺旋CT的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对胰胃间隙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 53(7) : 564-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9.07.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胃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中,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最常见[1]。胃GIST多起源于固有肌层,起源点偏浆膜侧者可能呈现外生性生长,在CT上表现为主体位于间隙的肿块,发生率可达79%[1,2,3]。胃与胰腺解剖毗邻,发生于胃后壁或胰腺前部的外生性肿瘤,体积较大时在CT上常常表现为同时累及胃和胰腺,并且具有相似的CT表现(如肿块、不均匀强化等)[3,4,5]。同时,由于此类肿瘤往往位置深在,采用CT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诊断对于选择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4,6]。笔者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上的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征对胰胃间隙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