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塞酸二钠应用研究
钆塞酸二钠增强MR T1 mapping成像定量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53(12) : 1081-1085.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9.12.011
摘要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评估效能。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在行MRI检查后3个月内均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证实肝纤维化Scheuer-Ludwig分期。其中S1期38例、S2期30例、S3期33例、S4期49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通过Look-Locker法获取平扫、增强后20 min的T1 mapping图像,测量计算增强后20 min的T1弛豫时间(T1 20 min)、T1弛豫时间减低率(ΔT1 20 min%)和1/T1弛豫时间增加值(ΔR1 20 mi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S1、S2、S3、S4期患者间的T1 mapping参数进行比较,采用ROC评估T1 20 min、ΔT1 20 min%、ΔR1 20 min%诊断≥S2、≥S3、≥S4期肝纤维化的效能。

结果

肝纤维化S1、S2、S3、S4期患者的T1 20 min、ΔT1 20 min%、ΔR1 2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 20 min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逐渐升高,ΔT1 20 min%和ΔR1 20 min%均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逐渐降低。T1 20 min、ΔT1 20 min%和ΔR1 20 min%诊断≥S2期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44、0.905、0.869;诊断≥S3期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32、0.907、0.862;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53、0.897、0.873。ΔT1 20 min%的诊断效能最佳。

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引用本文: 邱天, 张占卿, 陈伟波, 等.  钆塞酸二钠增强MR T1 mapping成像定量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J] .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 (12): 1081-1085.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9.12.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我国肝纤维化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存在逆转的可能性[1],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根据Scheuer-Ludwig分期系统将肝纤维化分为S1、S2、S3、S4期,≥S2期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疗[2],但穿刺活检为有创检查,限制了其临床应用。MR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通过应用低频声波激励肝脏获取剪切波的传播来定量测算肝脏的剪切硬度[3],但人体不同组织有部分重叠,使得剪切波在非均匀介质平面上的传播不完全一致而影响剪切硬度的计算[4]。T1 mapping成像能够直接测量组织的T1弛豫时间[5],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的顺磁性可有效缩短组织的T1弛豫时间,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主要分布于血管内或血管外细胞间隙[6],注射后约50%可通过肝细胞膜上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进入正常肝细胞[7],随后经胆道系统排泄。将两者结合后通过测量肝脏增强前后的T1弛豫时间及其相关参数,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定量评估。目前常用Look-Locker法获取T1弛豫时间,因其受B1磁场不均匀性影响小、可重复性高[8]。笔者旨在探讨Look-Locker法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定量评估效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