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2017年河南省登革热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与分子溯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52(11) : 1164-1167.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8.11.013
摘要
目的

对2017年河南省报告的登革热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从分子水平追踪其来源。

方法

血液标本(3~5 ml)来源于2017年河南省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的8例登革热疑似病例,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血液样本分离血清后,通过检测血清中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抗原(NS1)、IgM和IgG抗体以及病毒RNA进行实验室确诊;对于登革病毒RNA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荧光PCR分型诊断和E基因序列扩增,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对。

结果

8个登革热疑似病例中6例确诊为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均为境外输入;其中5例病例登革病毒RNA检测阳性,经分型检测发现,登革病毒1型为1例,2型和3型各2例;对1例登革病毒2型和1例3型病例成功进行了分子溯源,其中由巴基斯坦输入的登革病毒2型病例核酸序列属于cosmopolitan基因型,与巴基斯坦2013年登革病毒2型KJ010186一致性最高,为99.0%;由马来西亚输入的登革病毒3型病例核酸序列属于Ⅰ型基因型,与2014年新加坡登革病毒3型KX224276一致性最高,为99.0%。

结论

2017年河南省登革热病例经实验室诊断和分子溯源证实均为输入性病例,未引起本地流行。

引用本文: 杜燕华, 李懿, 王若琳, 等.  2017年河南省登革热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与分子溯源 [J]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 52(11) : 1164-1167.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8.11.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在过去的50年间,登革热的发病率增加了30倍,目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曾发生过该病的地方性流行,如今登革热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在中国,登革热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为输入性散发病例报告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2,3]。2013年,在河南省禹州市首次报告了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温带地区登革热本地流行[4];2014年广东省近4万登革热报告病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革热暴发疫情,造成重大的疾病负担[5]。由于现今人群流动性强,尤其对于输入性病例很难辨别其传染源,而实验室检测在短时间内只能给出诊断结果,这些都会给寻找真正的传染源(输入性病例),并遏制其造成进一步传播到来的困难。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河南省登革热的实验室诊断和溯源研究,从而了解其基因分布特征及其传播来源,可以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严防输入传播,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