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能量代谢分型及研究进展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48(1) : 63-66.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9.01.017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临床结局、遗传特征、细胞起源等方面,而且在能量代谢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根据能量代谢差异,DLBCL可分为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代谢特征的B细胞受体(BCR)-DLBCL亚型和以氧化磷酸化(OxPhos)为主要代谢特征的OxPhos-DLBCL亚型。对于这两种不同代谢方式的DLBCL,有着差异显著的细胞调控通路。目前研究表明,BCR信号通路、bcl-6和自噬等调节BCR-DLBCL亚型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过程;高度活化的线粒体功能基因和高表达的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等调节OxPhos-DLBCL亚型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靶向DLBCL的能量代谢差异及相关调控通路,可能为DLBCL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引用本文: 龚鑫, 龚钰淇, 丁利雅, 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能量代谢分型及研究进展 [J]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 48(1) : 63-66.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9.01.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结局、遗传特征、细胞起源上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1]。根据细胞起源,DLBCL可以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re B-cell like,GCB)型、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 like,ABC)型和第三型[2,3],有研究表明ABC亚型患者比GCB亚型患者有更差的临床预后[1]。2016年WHO对DLBCL的细胞起源分型做了更详尽的分类,而针对每一个小亚型DLBCL也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治疗方法[4]。这些表明,DLBCL目前的发病机制和精准治疗还不是很清楚,我们科研工作者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临床上D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是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5]方案,使用标准治疗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0%~70%,但仍有30%~40%患者难治复发,预后差[1]。有研究者总结了针对复发难治DLBCL的新的治疗策略,比如抑制关键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6],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患者预后差这一结局并没有明显改善。因此,寻找DLBCL新的治疗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学者发现,DLBCL存在明显的代谢异质性,或许能为DLBCL的治疗带来突破[7]。本文从DLBCL的能量代谢差异出发,对目前DLBCL基于能量代谢倾向的分型进行总结,并对可能影响DLBCL能量代谢的细胞调控通路进行汇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