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寄语
科学理性地解读国际肿瘤分类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49(1) : 1-2.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20.01.001
摘要

近年来,多本关于肿瘤的国际分类陆续出版,带来了很多信息,中国病理工作者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正确解读,既要认真学习,又不要过于盲从,时刻抱着一颗虚心学习之心,又要以批判性思维去接受,只有坚持科学理性地去解读,才能使我们一直保持不断发现、不断进步的进取状态。

引用本文: 陈杰. 科学理性地解读国际肿瘤分类 [J]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 49(1) : 1-2.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20.01.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科学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关于肿瘤的国际分类近年就有多本专著问世,如2016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1]、头颈部肿瘤分类[2],2017年出版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分类[3]、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4],2018年出版的皮肤肿瘤分类[5],2019年又有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出版[6],几乎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的美军病理学院(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AFIP)也推出了数本专著,涵盖了淋巴造血组织、小肠、肝脏、子宫、骨髓等多个系统的肿瘤。这些国际分类和专著代表了大多数领域的专家共识,集中反映了这些领域的科学进展,是目前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献,对我们深入认识有关系统的疾病、规范诊断内涵、加强临床病理联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比以前的版次,每本新出的国际分类和专著都在不断更正原分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神经内分泌肿瘤中G1的Ki-67阳性指数值,原分类中规定为2%,G2为3%,介于2%和3%则是空白,新版意识到这个缺陷,而修改为G1为3%[3],这样就做到了严谨。又如在胰腺肿瘤中,原分类中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定义为肉眼可见的最大径>1 cm的胰腺导管内肿瘤,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则定义为显微镜下才可见到的最大径<0.5 cm的胰腺导管内病变,最大径介于0.5 cm和1 cm之间的病变则无所归属。新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概念上做了新的规定,将IPMN定义为最大径>0.5 cm的胰腺导管内肿瘤[6],这样就更为严谨,也更可行。2010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把嗜酸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作为IPMN的一个亚型,这从概念上是有问题的,因嗜酸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不是黏液肿瘤,因此放到IPMN里是说不通的,我们也进行过一些研究,证实IPMN和嗜酸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在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表达方面均有所不同,我曾在2018年全国年会上报告过此结果,2019年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也正式将嗜酸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单列为独立的肿瘤类型[6]。在旧版的WHO肿瘤分类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G1、G2和G3三级,其中G1、G2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T),G3为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C)。但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存在着一类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但其Ki-67阳性指数却远超出G2的数值,即>20%。为此,我国的病理学家在2013年就在《中国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共识》中提出"高增殖活性的神经内分泌瘤(NET, G3)"的概念[7],几年来临床实践也证明确实有这一类肿瘤,国内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8]。到2017年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中关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中已部分采纳这样的意见[3],到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已正式将"NET,G3"作为单独一类列出[6]。这些事例表明,只要认真观察,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进而不断完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这里也要强调的是,我们中国的病理人,也可以有所建树,创新地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新概念,也可以有所作为。

批判性思维是知识分子的独特特质,是我们绝不能丢弃或弱化的学习习惯,我们对待任何学术文章或专著,一方面要虚心学习,认真研读,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些结论是否还有不合理之处,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应不断改进的地方,并通过努力,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世界的认知不断进步。纵观目前的国际肿瘤分类,还存在很多无法明确分类,或者说尚无确切的证据进行归类的肿瘤,只是目前不得不把它分到某一类中。比如,胰腺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最初的分类把它放到交界性范畴,因其有10%左右的转移率,故现在把它都放到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也一样,因尚无明确的形态学标准来判定是否能转移,故目前除微腺瘤外把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均放到恶性的范畴。这种分类合不合理应该还有很大的疑问,相信随着大数据的研究和对患者的随访,这些分类还会不断完善,正如新版的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一样,进一步明确了胰腺的黏液性囊性肿瘤、IPMN和PanIN均分成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其中低级别为良性,只有高级别为恶性前病变,当伴有浸润性癌时才是明确的恶性[6],这样的分类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中国是病例资源的大国,各种病例数均较多,我们需要大家多联合,进行细致的大规模研究,形成令人信服的大数据,尤其要注重结合临床和随访的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我国的病理也会从跟跑逐渐到领跑,我国病理事业也将会迎来更大发展的新阶段。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MochH, HumphreyPA, UlbrightTM,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M].4th ed. Lyon: IARC Press, 2016.
[2]
EI-NaggerAK, ChanJKC, GrandisJR,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M]. 4th ed. Lyon: IARC Press, 2016.
[3]
LioydRV, OsamuraRY, KloppelG,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endocrine organs[M]. 4th ed. Lyon: IARC Press,2017.
[4]
SwerdlowSH, CampoE, HarrisNL,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 4th ed. Lyon: IARC Press,2017.
[5]
ElderDV, MassiD, ScolyerRA, et al.WHO classification of skin tumours[M]. 4th ed. Lyon: IARC Press,2018.
[6]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Editorial Board.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Digestive system tumours[M]. 5th ed. Lyon: IARC Press,2019.
[7]
2013年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版) [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0): 691-694.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3.10.011.
[8]
黄丹谭聪翁微微.胃肠胰高增殖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60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49(1):12-16. DOI:10.3760/cma.j.issn.0529-5807.2020.01.00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