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包括BRCA1和BRCA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参与DNA损伤同源性重组修复。BRCA1/2基因检测在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肿瘤的遗传风险评估、治疗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变异解读是BRCA1/2基因检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BRCA1/2基因变异解读需要依据各类信息(包括来自群体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文献和家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为结合临床实践并补充相关领域更新,编写组在2017版《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基础上,增加了对肿瘤BRCA1/2基因变异解读的阐述,并对BRCA1/2基因检测报告等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更新,以进一步指导与规范我国BRCA1/2基因检测数据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包括BRCA1和BRCA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参与DNA损伤同源性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BRCA1/2基因突变会导致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使得基因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BRCA1/2基因突变分为胚系突变和体细胞突变:BRCA1/2基因胚系突变起源于生殖细胞,显著增加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其他相关肿瘤的发病风险;BRCA1/2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仅存在于肿瘤细胞中。BRCA1/2基因变异状态在相关肿瘤(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的遗传风险评估、治疗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BRCA1/2基因变异状态与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陆续批准多种PARP抑制剂用于相关肿瘤的治疗,这使得临床医师对BRCA1/2基因变异精准检测与解读的需求和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