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35(2) : 133-136.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2.005
摘要
目的

总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行CDT治疗109例70岁以上患者急性下肢DVT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9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溶栓导管入路经健侧股静脉21例,患侧腘静脉44例、胫后静脉28例、小隐静脉16例。置管溶栓时间(5.47±2.13)d,尿激酶用量(380±56)万U;单纯球囊扩张42例,联合支架置入67例。溶栓期间有7例患者牙龈渗血、4例患者肉眼血尿,调整用药后消失;所有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PE)等严重并发症。治疗1周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及膝上、膝下10 cm处周径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31)。平均随访(20.7±6.5)个月共97例,治疗后6个月、18个月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77.9±10.5)%和(73.1±9.4)%;6例深静脉血栓复发,其中支架内血栓复发2例,再次CDT治疗成功。随访期间均无严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微创,能快速解决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并发症少、风险小,安全,效果满意。对无抗凝溶栓禁忌的老年患者急性下肢DVT治疗切实可行。

引用本文: 陈千益, 王华, 胡晓曼, 等.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5(2) : 133-136.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2.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具有一定的优势[1],我们自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对无抗凝溶栓禁忌的109例70岁及以上急性下肢DVT患者行CDT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