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斑块负荷评估的价值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35(3) : 312-316.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3.022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高分辨磁共振(MR)血管壁成像技术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负荷的价值。

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通过高脂饮食联合内膜剥脱术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1周组、1月组和2月组,分别于术后相应时间点进行兔腹主动脉血管壁的MR检查,随后24 h内采集腹主动脉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统计学分析MR血管壁成像和组织学检查在测量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等方面的一致性。

结果

30只新西兰白兔中,3只由于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意外死亡,1只因血管条件较差造模未成功,在随后的饲养过程中有3只由于腹泻或感染等原因死亡,最终完成全部实验23只:1周组7只,1月组7只,2月组9只。1周、1月及2月各组实验动物组织学管壁面积测量值逐渐增大,分别为1.7663 mm2、2.4371 mm2和3.5978 mm2,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2,P=0.017);由MR图像测量的血管壁面积、厚度和组织学测量值间呈线性相关性(r=0.688,P=0.001;r=0.642,P=0.002)。

结论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价并动态地观察病变早期斑块的负荷。

引用本文: 宋焱, 李安琪, 邓晓涛, 等.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斑块负荷评估的价值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5(3) : 312-316.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3.02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年来,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技术逐渐成熟,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评估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以通过多序列的影像组合直观地显示血管壁内的病变,分析斑块的脂质坏死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的状态等,而且MR检出的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与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明确地相关性。正是由于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估中的优势,这项技术也被应用于动物实验,初步用于评判斑块形成过程中管壁增厚的情况及病变处血管壁信号改变等定性信息,但尚缺乏病变血管MRI管壁厚度、面积、斑块负荷等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3.0T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斑块负荷进行定量评估的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