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35(8) : 867-870.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8.017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术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5例,数字抽签分为鼻空肠组35例和PEG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置管后上臂围、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置管前升高(均P>0.05);两组鼻空肠组、PEG组患者置管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均较置管前改善,分别为(3.72±0.91)分比(1.90±0.61)分(t=7.24,P<0.01)、(3.52±1.23)分比(2.02±0.53)分(t=4.17,P<0.01);术后3个月NRS2002评分两组分别为(1.89±0.65)分、(1.91±0.62)分较术后1个月进一步改善(t值分别为5.21、4.40,均P<0.01);鼻空肠组和PE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空肠组和PEG组置管后CD3+,CD4+,CD8+,CD4+/CD8+及IgA,IgG,IgM指标较置管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G组置管后1个月和3个月的感染发生率均较鼻空肠组高(P<0.05);鼻空肠组置管后1个月和3个月的腹泻发生率均较PEG组高(P<0.05);两组死亡原因及病死率相似。

结论

鼻空肠组和PEG组均能改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营养途径的选择需个体化。

引用本文: 周逸婵, 吴爱娟, 罗振国, 等.  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5(8) : 867-870.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8.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鼻空肠管管饲作为一种无创肠内营养方式,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屈氏韧带以下的空肠部分,理论上能够减少胃潴留及反流的发生率,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1980年,Gauderer和Ponsky报道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术这种有创肠内营养方式,现以老年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途径对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