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常并发于血管钙化。血管钙化以前被认为是一个不受调控的矿物沉淀的终末期过程,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多方面的疾病,受到诸多调节信号通路的影响,而这些通路都与骨重塑直接或间接相关。本综述主要从成骨样分化角度概述了血管钙化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面临着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可行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挑战。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结构的病理性钙化,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衰老、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有关,是包括缺血性心脏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等许多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钙化有两种病理类型,一种是发生于血管内膜的钙化,类似于软骨内成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另一种是发生于血管中膜的钙化,称为Monckeberg's硬化,多与膜内成骨有关,主要发生于衰老、糖尿病和尿毒症等病理状态下的血管。研究结果显示,骨相关蛋白(包括骨钙素、骨桥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等)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优先表达;骨相关结构(如基质囊泡)是动脉钙化斑块的初始骨矿化位点。这些都提示血管钙化形成是一种类似于骨和软骨形成的主动过程,涉及激素、细胞因子等对多种类型血管细胞的影响。现从成骨细胞分化及骨形成角度,就血管钙化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管钙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