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38(5) : 591-593.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9.05.028
摘要

颈动脉-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已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大动脉僵硬度测量的金标准,由于技术难度等原因,这项测量在我国并未广泛开展。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简单经济、无创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已开展广泛研究。同时评价踝臂指数(ABI)可实现高风险人群的进一步风险分层,这项特征对暴露于多重风险并患有多血管疾病的高龄人群的健康管理必不可少。

引用本文: 王坤, 刘承云.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 38(5) : 591-593.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9.05.02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代表心脏射血时血液循环导致的脉搏波动传播到外周血管的速度,与动脉管壁的硬度成正比,与血管直径成反比,大动脉的PWV可作为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颈动脉-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fPWV)可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已经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并成为测量大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然而我国由于技术及设备等限制,cfPWV的检测只局限在研究领域,并未在临床广泛开展,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具有简单经济、无创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