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不同性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T值及骨代谢状况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39(01) : 57-61.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1.011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及骨折早期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及差异。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1 161例患者临床资料、骨密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血清骨钙素(OC)、甲状旁腺激素(PTH)等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共纳入女831例,男330例,其中(1)腰椎及髋部总体骨密度显示:T≥-1.0 SD分别为30.4%(353/1 161)、6.8%(79/1 161);-2.5 SD<T<-1.0 SD分别为36.6%(425/1 161)、44.7%(519/1 161);T≤-2.5 SD分别为33.0%(383/1 161)、48.5%(563/1 161)。其中髋部骨密度T值敏感性优于腰椎,女骨密度值低于男,与增龄明显相关的骨密度值,男为股骨颈、总髋T值(股骨颈优于总髋),女为髋部各项骨密度值其中以总髋T值相关性最强(均P<0.05);(2)老年髋部骨折早期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骨吸收及骨形成指标总体未见明显升高;女性tP1NP、β-CTX、OC、PTH水平均高于男性,25-(OH)VD3水平低于男性(均P<0.05);随骨密度T值降低,β-CTX、OC升高,25-(OH)VD3则降低(均P<0.05)。

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T值均呈下降趋势,但女性下降更快、更早。总体骨密度T值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或预测老年髋部骨折不够敏感,尤其对男性敏感性更差。骨折早期患者骨转换代谢标志物存在不同程度变化,总体呈现骨吸收与骨形成双向减低的特点,OC、β-CTX及VD水平提示早期骨代谢异常方面的作用需要关注。

引用本文: 张萍, 原源, 李晓玉, 等.  不同性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T值及骨代谢状况分析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 (01): 57-61.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0.01.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50岁以后的男性或女性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均明显升高,但各自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骨代谢水平又各有不同,临床少有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性别老年髋部骨折进行研究,了解该人群基本特点、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及性别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老年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诊疗等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