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记忆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38(2) : 105-109. DOI: 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8.02.005
摘要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记忆功能及脑磁共振影像学的改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例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剂量学资料,其中T2 1例,T3 7例,T4 6例,均接受2~3疗程PF/TP方案诱导化疗,及单药铂类同步调强放疗或TOMO治疗。比较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数字广度测试及脑磁共振影像学的改变。

结果

剂量学可分析资料患者9例,均采用调强放疗,海马Vmean(15.17±2.17)cm3,颞叶Vmean(95.07±12.26)cm3,海马Dmean(1 154.06±771.63)cGy,颞叶Dmean(1 306.61±603.69)cGy,海马Dmax(3 797.61±1 450.98)cGy,颞叶Dmax(5 394.17±982.28)cGy。海马生物等效均衡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 EUD)(2 233.28±872.73)cGy,颞叶EUD(3 113.11±603.69)cGy。10例患者放疗前、后正背均值分别为8.8±1.8和8.1±1.59(P>0.05),放疗前、后倒背均值分别为6.2±1.04和5.3±2.36(t=3.25,P<0.05)。9例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进行脑磁共振结构像扫描,双侧颞叶可观察到灰质体积萎缩(t=4.57,P<0.05)。

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海马及颞叶均不可避免受到照射,放疗后,记忆功能部分受损,双侧颞叶灰质体积萎缩,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引用本文: 谢铁明, 孔月, 石磊, 等.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记忆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J]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2) : 105-109. DOI: 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8.02.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南部地区,据估计,2015年鼻咽癌在我国发病达60 600人次,总体预后良好[1]。鼻咽癌通常采取放化疗综合治疗[2]。初诊时,鼻咽癌患者以T3、T4多见[3,4],颞叶及其内侧的海马结构(hippocampus formation, HF)受照剂量较高。颞叶是实现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叶,其内侧的海马和邻近皮质在信息获取、存储和检索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对放疗敏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5],可能与这两者受到较高剂量照射有关。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3,4],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重视。故本研究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试及脑磁共振随访,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