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
BALB/c小鼠在HSV-1不同条件感染下的临床与病理及病原差异分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37(3) : 200-207.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7.03.007
摘要
目的

探讨BALB/c小鼠模型在不同条件下感染HSV-1后的临床表现、病理现象及组织器官中的病毒分布特性,为HSV-1不同毒株感染模式小鼠的研究提供综合的参考指标体系。

方法

本研究利用HSV-1 17和McKrae毒株,经滴鼻和角膜途径感染不同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急性感染模式;经皮下和足垫途径感染不同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慢性感染模式。

结果

实验小鼠的临床、病理学、病原学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虽然小鼠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倒毛、弓背,但在不同条件下感染不同毒株的动物其体重和死亡率指标存在差异;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证实神经组织(脑、脊髓、三叉)内病毒载量的增殖趋势不同;病理学检查提示急性感染组仅脑组织中出现明显病理损伤,慢性感染组仅三叉神经中表现病理损伤。而慢性感染组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虽未检测到具有指标意义的潜伏相关转录本(latency associated transcript, LAT),但是其组织块与Vero细胞共培养却可导致细胞出现感染性病变。

结论

HSV-1不同毒株经不同攻毒途径感染小鼠后,小鼠在体重、死亡率,毒株在机体内的复制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基于不同感染模式的相关研究,其观察指标侧重点应该不同。

引用本文: 汤贝贝, 张小龙, 何玉凤, 等.  BALB/c小鼠在HSV-1不同条件感染下的临床与病理及病原差异分析 [J]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 37(3) : 200-207.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7.03.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能引起口唇疱疹、角膜疱疹、疱疹性脑炎以及生殖器疱疹等疾病[1],其在人群中的携带率可达50%以上。而且它能够在神经节(尤其三叉神经节)中形成潜伏感染,并在外界刺激后再激活启动新一轮增殖性感染,导致机体再次出现病理损伤[1],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HSV-1感染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因此,建立合适的HSV-1感染模型并形成包含临床症状、病理学现象及病原增殖特点等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研究HSV-1感染的病理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