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
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毒素检测和MLST分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37(4) : 297-302.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7.04.011
摘要
目的

初步研究中日友好医院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毒素特征、核糖体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情况,为进一步监测医院内艰难梭菌暴发流行奠定基础。

方法

收集2012年至2013年本院疑似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321例腹泻患者的标本,采用表型培养法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B的细胞毒试验,分析菌株的毒素基因(tcdAtcdBcdtAcdtB),采用核糖体分型(ribotyping, RT)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分析不同患者人群的CDI发生率。

结果

共从46名腹泻患者中分离到48株艰难梭菌菌株,其中3株菌株分离自同一患者;CDI发生率为14.3%(46/321),其中门诊患者为12.8%(5/39)、住院患者为14.5%(41/282);所有菌株的毒素B细胞毒试验均为阳性,其中ST1型较其他ST型菌株毒素作用更强;毒素基因tcdA(-)/tcdB(+)型为20.8%(10/48),主要是ST37和ST81;所有菌株的RT和MLST结果一致,均为相同的9个型别,其中以ST1/RT027为主,占27.1%(13/48),这些ST1/RT027菌株毒素基因检测均为tcdA(+)/tcdB(+)、二元毒素基因检测均为cdtA(+)/cdtB(+),其中中医呼吸病区占84.6%(11/13),提示该病区存在ST1/RT027型菌株的小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

结论

CDI在我院主要以医院感染为主,分离株主要为毒素基因tcdA(+)/tcdB(+)的菌株,监测ST1/RT027高产毒性流行株引发的暴发流行尤为重要。

引用本文: 贾红兵, 杨辉, 杜鹏程, 等.  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毒素检测和MLST分型 [J]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 37(4) : 297-302.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7.04.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是一种革兰阳性、产毒素或非产毒素的厌氧芽孢杆菌,其中产毒性CD是院内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多发生于应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临床上轻者引起腹泻,严重者引起假膜性肠炎,甚至死亡[1,2,3]。近年来国内院内感染CDI病例的报道日渐增多,但院内艰难梭菌感染暴发流行却很少报道。本研究收集了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至2013年临床分离的48株CD,对其进行细胞毒试验,毒素基因型检测以及同源性分析,为临床CDI的快速诊断、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