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
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9,39(9) : 693-697.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9.09.009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疫情防控策略。

方法

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获取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7年深圳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及以上)346起,其中6.36%(22/346)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2006—2013年疫情少且波动小,2014年后疫情明显升高,2016—2017年疫情占57.80%(200/346),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毒株2013年及之前以GⅡ.4基因型的毒株为主,之后依次为GⅡ.17和GⅡ.2。11月至次年3月(76.88%,266/346)为发病高峰,63.87%(221/346)发生在原特区内地区,发生场所主要为托幼机构(67.05%,232/346)和中小学(23.70%,82/34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以接触传播(45.45%,10/22)和食源性传播(40.91%,10/22)为主,水源性传播(13.64 %,3/22)相对较少;75.80%(238/314)发生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的暴发疫情局限在一个班级,主要为接触传播引起。

结论

深圳市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监测标准灵敏度高,2014年后疫情上升可能与流行毒株基因型的更替有关,冬春季需加强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重点单位综合防控。

引用本文: 张振, 李媛, 张海龙, 等.  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J]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9, 39(9) : 693-697.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9.09.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诺如病毒亚型多、变异快、外环境生存能力强、感染剂量低、传播途径多、全人群易感、患者排毒量大且带毒期长[1,2,3,4],是全球范围内人群急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更是非细菌性腹泻疫情暴发的首要病因,近年来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5,6,7]。诺如病毒疫情防控涉及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事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政府、公众、媒体关注度较高,但一直缺乏特异性有效防控手段,全球各国防控效果均不甚理想。因此疫苗研发成为各界一直关注也寄予厚望的研究焦点,但由于缺少体外培养模型、基因组遗传变异度大以及临床评价系统复杂等原因,进展较为缓慢。目前国内外诺如病毒疫苗研发大多处于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8]。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疫苗毒株的选型提供参考,也为其人群保护效果提供基础数据[9]。深圳市多年来长期稳定实施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监测,本文汇总了2005—2017年共计13年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分析其流行规律,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为疫苗研发选型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