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免疫学
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40(1) : 25-31.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20.01.005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表达水平、功能变化及其胞内STAT6信号通路水平变化。

方法

纳入10例花粉症患者、1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者以及12例健康儿童,分别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和非发作期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其外周血ILC2细胞及其胞内Th2型因子水平变化。分选各组外周血Lin细胞亚群,体外给予前炎症因子(IL-25和IL-33)刺激培养7 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质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表达水平[(23.09±7.86)%]显著高于尘螨过敏哮喘组[(6.84±3.85)%]以及健康对照组[(1.69±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发作期,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水平呈现下降趋势[(11.30±2.45)%],但依旧高于同期的尘螨致敏哮喘组[(3.76±1.96)%]以及健康对照组[(1.3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13ILC2[(6.94±3.16)% vs(4.17±1.98)%, P<0.05]、尘螨致敏哮喘患者外周血IL-13ILC2[(1.89±0.70)% vs(1.44±0.55)%, P<0.05]均显著高于非发作期。体外给予IL-25或IL-33刺激,均可以上调花粉症组和尘螨致敏哮喘组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且当联合应用IL-25和IL-33可以协同放大此种刺激效应。Western blot证实应用IL-25和IL-33协同刺激可以显著上调花粉症患者组Lin细胞胞内STAT6磷酸化水平。

结论

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体内ILC2细胞数目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花粉症患者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出现或急性加重的另一诱因。

引用本文: 苗青, 任亦欣, 刘永革, 等.  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 40(1) : 25-31.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20.0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花粉症,是指具有特应性背景的患者吸入致敏花粉后而引起以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理本质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国内曾有研究报道表明,在北方地区蒿属花粉暴发期,短时间内花粉浓度陡增可诱发花粉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2,3],但是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晰。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type Ⅱ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作为一类新发现的细胞亚群,近年来已成为气道黏膜免疫的研究热点。不同于经典的淋巴细胞,ILC2细胞表面谱系标记物表达阴性(lineage negative, Lin),在体外可以应答前炎症因子(如IL-25和IL-33)刺激后大量增殖,并同时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如IL-5和IL-13,参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4,5]。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证实,在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Th2、Th17及Treg)存在失衡状态[6,7],但是对于ILC2这一细胞亚群数目及功能变化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拟将采用自身对照和疾病对照方式,通过观察在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旨在明确ILC2细胞在花粉症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