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37(9) : 667-671.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6.09.008
摘要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ic 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的手术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性1例。年龄46岁~78岁,中位年龄65岁。35例均行RARC,其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膀胱26例,原位新膀胱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复发时间、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本组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输尿管皮肤造口(315.0±106.1)min,回肠膀胱(443.2±93.2)min,原位新膀胱(488.3±80.6)min。出血量为100~500 ml,平均(260.0±108.6)ml,其中5例术中输红细胞悬液400 ml,输血率为14.2%。术后通气时间1~7 d,平均(3.1±1.6)d。胃管拔除时间2~10d,平均(4.2±2.2)d。引流管拔除时间4~25 d,平均(10.8±5.1)d。术后住院时间6~25 d,平均(12.4±5.2)d。术后病理分期:<T2期17例,T2期8例,T3期10例;N0期31例,N1~2期4例;均无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麻痹性肠梗阻4例,淋巴漏5例,给予留置胃肠减压管、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后治愈。随访4~46个月,平均16.6个月,远处转移复发4例,死亡3例,术后1年的总生存率为89.5%,无复发生存率为95.7%,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5.7%。

结论

根据初期手术经验及手术疗效,我们认为RAR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引用本文: 刘安伟, 贾高臻, 陈新, 等.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37(9) : 667-671.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6.09.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式[1]。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人辅助系统在肾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ic 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由于其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2],逐渐受到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视,该术式也陆续在国内大型医疗机构得以开展。我们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行RARC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初期随访结果,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