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早期清洁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患儿中的应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38(4) : 295-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7.04.015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清洁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对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儿的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尿动力中心确诊为NB的患儿87例,就诊时均<1岁,并分别在不同年龄行CIC治疗,其中64例患儿获长期随访。根据此64例治疗时年龄分为两组,1岁之前行CIC治疗者为早治疗组,3岁之后治疗者为晚治疗组。其中早治疗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11个月,平均7.5个月;合并显性脊柱裂术后4例,隐性脊柱裂22例,骶骨发育不良2例,脑膜炎1例。晚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11个月,平均8.0个月;合并显性脊柱裂术后2例,隐性脊柱裂28例,骶骨发育不良4例,盆腔手术术后1例。两组就诊时膀胱顺应性、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和膀胱安全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成功随访6年的64例患儿进行尿动力学参数和并发症的比较。

结果

随访3年发现早治疗组CIC后的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和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8.5±1.9) ml/cmH2O、(140±25) ml、(142±29) ml]显著高于晚治疗组[(7.0±2.2)ml/cmH2O、(110±31) ml、(120±28) ml; 均P<0.05]。随访6年发现早治疗组的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和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12.0±2.5) ml/cmH2O、(210±26) ml、(230±30) ml]显著高于晚治疗组 [(9.3±2.3) ml/cmH2O、(192±31) ml、(205±35) ml;均P<0.05];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24.1%(7/29)]显著低于晚治疗组[54.3%(19/35),P<0.05],早治疗组中6例(20.7%)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显著低于晚治疗组的17例(48.6%) (P<0.05)。

结论

NB患儿早期进行CIC要比晚期应用效果更好。

引用本文: 李延伟, 文一博, 何翔飞, 等.  早期清洁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患儿中的应用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4) : 295-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7.04.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临床多见,治疗困难,常需要清洁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NB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肾积水及尿路感染等,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2]。1971年后,CIC的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了逼尿肌无反射患儿的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等症状[3,4]。但是,是否早期从婴幼儿诊断明确就开始CIC,目前仍有争议[5]。本研究对CIC早治疗组(<1岁)和晚治疗组(>3岁)的长期疗效进行比较,为NB合理选择CIC治疗NB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