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有关问题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39(7) : 500-504.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8.07.006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行LR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体内原位回肠新膀胱(ICIN)组25例,男24例,女1例;年龄(59.0±9.8)岁;体重指数(25.3±4.3)kg/m2;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Ⅱ级;术前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4.0±1.3;术前新辅助化疗患者3例。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ECIN)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9.9±10.5)岁;体重指数(24.7±3.3)kg/m2;术前ASA评分≤Ⅱ级19例,Ⅲ级1例;术前CCI 4.5±1.6;术前新辅助化疗3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全麻下行标准LRC。ICIN组在耻骨联合上方置入12 mm套管,置入一次性腔内切割吻合器(60 mm,3.8 mm),应用切割吻合器距回盲瓣约25 cm处向近端截取回肠60 cm,并侧侧吻合肠管,恢复肠道连续性。截取游离肠攀近端10 cm翻转至右侧,与远端肠管吻合作为新膀胱右侧输入襻,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先折叠缝合呈U形,再翻转缝合成球形作为储尿囊。输尿管置入单J管后,将两侧输尿管分别与新膀胱两输入襻端端吻合。将新膀胱置入盆腔,用3-0可吸收线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ECIN组向远端延长脐部切口,切口长5~10 cm,用切割吻合器截取肠管后于体外构建新膀胱,方法同ICIN组。输尿管置入单J管后,在体外将两侧输尿管分别与新膀胱两输入襻端端吻合。新膀胱与尿道吻合方法同ICIN组。标本从切口取出。

结果

本研究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ICIN组和ECIN组在手术时间[(374.2±74.6)min与(360.3±83.6)min,P=0.557]及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12.5±5.9)d与(11.8±4.5)d,P=0.68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N组与ECIN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186.0±140.3)ml与(272.0±110.7)ml,P=0.030]、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4.2±2.2)d与(6.1±1.6)d,P=0.002]、术后住院时间短[(13.7±4.2)d与(19.9±7.6)d,P=0.001]。在术后早期(≤30 d)并发症方面,ECIN组10例出现≥1种并发症,以轻度肾盂积水和不全肠梗阻最常见,ICIN组9例出现≥1种并发症,以不全肠梗阻最常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38例获得随访,ICIN组18例,中位随访时间30.0个月;ECIN组20例,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术后12个月,除ECIN组1例日间仍需尿垫,其余患者均可达到日间完全控尿;ECIN组和ICIN组分别有16例和17例可实现夜间控尿满意,两组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发生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患者,其中4例发生全身多处转移,1例发生骨转移,1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支架植入术中。ECIN组和ICIN组术后2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88.9%与90.0%,P=0.902)及无复发生存率(88.9%与85.0%,P=0.7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ECIN相比,ICIN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在术后新膀胱功能及肿瘤学疗效方面两者相似。

引用本文: 王文宽, 王明帅, 宋黎明, 等.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39(7) : 500-504.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8.07.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式[1]。与传统的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或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在达到有效的肿瘤学控制的同时,拥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2]。在尿流改道方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因其在术后生活质量及膀胱功能保留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外各大医疗中心中被应用的比例逐年增高[3]。由于回肠新膀胱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大多数医疗中心在行LRC/RARC后采取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extracorporeal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ECIN)。自2002年Gill等[4]报道完全腹腔镜体内回肠新膀胱术(intracorporeal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ICIN)以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及腔镜设备的改进,目前许多医疗中心开始尝试该术式。但与ICIN相比ECIN是否有更好的手术获益,目前尚无定论,且国内相关报道较少。鉴于此,我们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5我院收治的45例行LR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ECIN与ICIN的临床疗效。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