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先天畸形
Bracka法与Duckett法手术对初治近端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比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40(11) : 821-824.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9.11.005
摘要
目的

比较Bracka法与Duckett法尿道成形术对初治近端型尿道下裂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分别采用Bracka法及Duckett法治疗的82例初治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Bracka法治疗,为Bracka组;42例采用Duckett法治疗,为Duckett组。Bracka组年龄(19.70±6.62)个月;其中阴茎近端型10例,阴茎阴囊型25例,阴囊会阴型5例。Duckett组年龄(20.33±5.03)个月;其中阴茎近端型11例,阴茎阴囊型27例,阴囊会阴型4例。两组年龄、尿道下裂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为同一名医生完成。Bracka组患儿一期手术后6~8个月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采用Duplay方法成形尿道。

结果

两组术后均留置尿管2周。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63个月,平均47.6个月,术后均达到阴茎完全伸直状态。Bracka组一期术后移植的包皮内板均愈合良好,1例尿道开口狭窄经扩张后好转,无尿瘘、尿道裂开及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出现;二期手术后3例出现尿瘘(7.5%),1例出现尿道狭窄(2.5%),经再次手术治愈;无尿道憩室、阴茎头裂开及尿道裂开发生,最终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0/40)。Duckett组术后发生尿瘘7例(16.7%),尿道狭窄3例(7.1%),阴茎头裂开3例(7.1%),尿道憩室1例(2.4%),经再次手术治愈,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4/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结论

Bracka法可作为分期矫治近端型尿道下裂的一种选择,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引用本文: 关勇, 孟庆娅, 王欣, 等.  Bracka法与Duckett法手术对初治近端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比较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40 (11): 821-824.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9.1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近端型尿道下裂的治疗仍比较复杂,手术方案目前尚未统一,可分为分期和不分期手术。Duckett法是经典的不分期手术方式[1],因Duckett法操作较复杂,国际上很多尿道下裂治疗中心又重新开始选择主动分期手术[2],以Bracka法较为流行[3]。虽然Bracka法及Duckett法被众多医生所采用,但针对同一术者施行这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尚不多见。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同一术者分别采用Bracka法和Duckett法治疗40例和42例初治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