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先天畸形
分叉尿道海绵体修复在尿道下裂Duckett术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40(11) : 816-820.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9.11.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叉尿道海绵体修复技术降低尿道下裂Duckett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40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体重均>10 kg。患儿均全麻下行Duckett尿道成形术,阴茎头贯穿牵引,测量冠状沟直径为初始值。根据新成形尿道表面覆盖物将患儿分为2组。试验组68例,年龄(1.8±1.1)岁;术前测量冠状沟直径为0.8(0.7,1.0)cm;术中人工勃起后测量阴茎弯曲度(50±20)°,术中测量尿道缺损长度(3.5±1.0)cm;术中将尿道板两侧发育不良的、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及其外侧Buck’s筋膜自阴茎白膜表面裁剪至冠状沟,尿道成形后再缝合覆盖于新成形尿道表面。对照组72例,年龄(1.8±1.7)岁;术前测量冠状沟直径为0.9(0.7,0.9)cm;术中测量阴茎弯曲度(50±20)°,尿道缺损长度(3.5±1.0)cm;术中采用Dartos筋膜或皮下筋膜覆盖新成形尿道表面。两组的年龄(P=0.451)、阴茎弯曲度(P=0.795)、尿道缺损长度(P=0.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以6号或8号胃管作为尿道支撑管引流尿液2周。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冠状沟直径增加值、术后6个月尿流率最大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发生尿瘘、尿道狭窄及尿道裂开定义为手术失败。

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5±49)min与(135±45)min(P=0.580)、术后冠状沟直径增加值分别为(0.1±0.2)cm与(0.1±0.1)cm,(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组8例(11.8%)发生尿道皮肤瘘,其中冠状沟瘘3例(4.4%),6例(8.8%)发生尿道狭窄,无尿道裂开病例;对照组18例(25.0%)发生尿道皮肤瘘,其中冠状沟瘘11例(15.3%),10例(13.9%)发生尿道狭窄,2例(2.8%)发生尿道裂开。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尿瘘(主要是冠状沟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分别为(9.5±3.8)ml/s和(6.8±2.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叉尿道海绵体重建修复可明显降低尿道下裂Duckett术术后冠状沟瘘的发生率,可改善术后尿流率情况。

引用本文: 余玲, 包杰文, 陈艳, 等.  分叉尿道海绵体修复在尿道下裂Duckett术中的应用研究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 40(11) : 816-820.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9.11.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尿道下裂是男性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5~50/10 000[1]。重度尿道下裂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排尿情况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术者。Duckett术是采用不保留尿道板方式治疗尿道下裂的常用术式,它可以一次性完成尿道成形并矫正阴茎下弯,还可降低患儿家属的负担、尽早缓解患儿和家属的焦虑情绪,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37.9%),最常见并发症是尿瘘,其次是尿道狭窄及尿道裂开[2,3,4,5],尤其是阴茎头裂开、冠状沟瘘的处理远较阴茎体部并发症修复更为困难,许多患儿再次手术时必须重新进行阴茎头重建[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