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可持续评估
我国城市地区癌症临床筛查服务潜在供方服务意愿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39(2) : 150-156.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2.004
摘要
目的

调查未参加过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癌症筛查服务意愿及原因。

方法

基于16个省份的项目点,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潜在供方医院(每个城市1~2家),并整群抽取与癌症筛查相关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AS 9.4软件进行逻辑核查和数据分析。

结果

共有31家医院(三级18家、二级13家)的2 201名工作人员(管理者508人、一线工作人员1 693人)参与调查;受访医院均有一定的筛查业务扩展空间,管理者中有提供癌症筛查意愿者占92.5%,68.3%认为应当由政府承担筛查筹资责任;一线工作人员希望通过项目获得的收获是提升专业技能(72.4%)和物质回报(46.8%),但又担心项目运行会干扰日常工作(42.1%)和物质激励不足(41.8%);如需加班提供筛查服务,工作人员对不同检查项目单例期望补偿额度M值为20~90元,其中三级医院是二级的2倍左右。

结论

专业技能提升和物质激励是潜在筛查服务提供方服务积极性和项目可持续性的保证,在后续的项目开展中应给予重视,加班劳务补偿期望值较高,项目实施中需合理分配机构的工作负荷以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引用本文: 毛阿燕, 石菊芳, 邱五七, 等.  我国城市地区癌症临床筛查服务潜在供方服务意愿调查 [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2) : 150-156.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2.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世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将执行和完成公共项目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新医改方案实施之后,以政府为主导的面向全体人群、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控制等大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迅速增长,相应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并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重视[2]。在我国,肿瘤属于高发病、高死亡、疾病负担较重的一类疾病[3,4],为了加强工作,一系列国家级肿瘤防治相关公共卫生项目陆续建立并实施,如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肿瘤登记项目和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2012年财政部和原卫生部新增国家重大医改专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城癌项目)[5]。城癌项目在设立之初便启动了同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项目[6]。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负责和参与统筹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发现,除了项目设计本身以及技术层面的因素以外,其他诸如筛查服务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愿以及社区群众对服务的接受意愿也会对项目的整体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设立了从供需方意愿出发的针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内容[7,8,9,10]。本文作为城癌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可持续性评估的一部分,旨在对尚未参加过城癌项目临床筛查的机构,即项目潜在的临床筛查服务提供方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并评估管理及临床检查人员参与城癌项目的意愿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项目扩大覆盖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