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与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疗效对比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9,35(2) : 99-101.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9.02.009
摘要

评价主动脉弓去分支手术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传统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异。2012年2月至2018年4月6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组(孙氏手术组)36例和主动脉弓去分支手术联合TEVAR组(复合手术组)31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术中监测失血量及体外循环相关指标;术后近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复合手术组与孙氏手术组相比,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少[(281.9±75.7)min对(323.0±87.1)min,P<0.05],出血量少[(1206.5±466.1)ml对(1758.3±498.3)ml,P<0.05];术后ICU带管时间短[(35.7±12.4)h对(48.1±16.4)h,P<0.05];术后苏醒延迟、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少。术后近期孙氏手术组死亡2例,复合手术组死亡1例;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5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中期支架内漏、腹主动脉假腔扩张及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复合手术术后近期效果较开放手术效果好,中远期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引用本文: 王玮璠, 徐旭, 王炜, 等.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与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疗效对比 [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9, 35(2) : 99-101.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9.02.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体外循环下血管置换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方式已将手术死亡比例降至5%以下,术中建立腋动脉(锁骨下动脉)插管,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配合低流量顺行脑灌注进行主动脉弓及分支血管的吻合是脑保护的"金标准"[1]。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数需急诊手术,大多数对于Willis环是否通畅存在不确定性,术后并发脑部疾患的风险明显增高,高龄患者尤为突出。我们利用主动脉弓"去分支"技术,联合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既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又隔绝了弓部及降主动脉夹层,改善患者预后[2]。总结近年来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对比研究相关指标,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