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不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9,35(4) : 223-226.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9.04.007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为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方案对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生存率、心绞痛复发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64例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不同分为大隐静脉组(40例)和乳内动脉组(24例),比较两组随访生存率、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心绞痛复发率、手术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

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LVEDD水平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乳内动脉组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和心绞痛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大隐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水平和随访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两者随访生存率和远期心功能改善效果相似。选用乳内动脉更有助于提高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避免心绞痛复发。

引用本文: 王一, 车建波, 赵辉, 等.  不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9, 35(4) : 223-226.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9.04.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大类。10%~25%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呈弥漫性粥样硬化病变,PTCA和CABG治疗总体预后欠佳,极易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存[1]。以往外科手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多采用强行吻合方式,此类患者无合适靶冠状动脉以完成血管重建。国外学者提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手术理论,即连接旁路移植血管和病变冠状动脉伴行静脉,动脉血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心肌,缓解缺血状态[2]。大隐静脉是该方案中最为常用的旁路移植血管,术后短期疗效良好,但有报道称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血管阻塞风险仍较高。乳内动脉作旁路移植血管已被证实能够增加术后心肌血流灌注量,但其是否可提高远期血管通畅率、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仍存在争议[3,4]。本文旨在探讨以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为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方案对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影像学指标、生存率和心绞痛复发率的影响,为制订标准手术方案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