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一起一犬伤7人事件的狂犬病病原学诊断及中和抗体检测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32(3) : 242-246.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8.03.005
摘要
目的

对一起一犬伤7人狂犬病突发事件进行病原学诊断,监测暴露后预防处置(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后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RVNA)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集伤人犬犬脑组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FA)、巢式PCR法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基因特征,与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较。采集暴露病例第0天、14天、40天血清,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检测RVNA滴度。

结果

DFA法、巢式PCR法检测犬脑组织大脑、小脑、海马回均为阳性,病毒属于狂犬病病毒G1型,与疫苗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86%以上。血清RVNA均能在0~14 d内呈显著性的增高,效价最低的5.78 IU/ml、最高的26.15 IU/ml,第40天时,效价最高的达51.96 IU/ml。经过1年的随访,7例犬伤者都没有患狂犬病。

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及时进行规范的PEP,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引用本文: 蔡亮, 于鹏程, 李四海, 等.  一起一犬伤7人事件的狂犬病病原学诊断及中和抗体检测分析 [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 32(3) : 242-246.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8.03.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狂犬病是一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99%的人狂犬病由犬传播[1]。我国狂犬病发病率仅次于印度,高居全球第二[2]。湖南省是中国狂犬病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979—2011年报告狂犬病例12 738例,其中1980年死亡数达1 187例[3]。近10年湖南省狂犬病的发病数已经逐步下降,2008年报告死亡狂犬病例229例、2009年200例、2010年152例、2011年162例、2012年118例、2013年83例、2014年65例、2015年75例、2016年64例、2017年74例。但是局部农村地区一犬伤多人事件时有发生,2013年在邵阳市邵东县流泽乡发生了一起流浪犬袭击7人造成多部位Ⅲ级暴露的事件,现将该事件的病原学诊断、暴露后预防处置(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后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o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RVNA)的监测进行报道。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