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湖南省2008—2017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与流行特征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33(1) : 1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1.004
摘要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8—2017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的构成与变化,为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和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手足口监测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与分型。用RD和Hep-2细胞对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毒株采用RT-PCR方法对VP1编码区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

湖南省2008—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 255 530例,其中重症病例10 097例,死亡394人。年均发病率为190.38/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重症数和死亡数呈下降趋势。发病曲线呈一大一小的双峰分布,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儿童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和非EV-A71、CV-A16的其他EV阳性标本分别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33.29%,20.04%和46.67%。

结论

是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性。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A71为优势病原体。不同年份有不同优势病原体引起手足口病流行,2008—2012年主要为EV-A71和CV-A16,2013年后,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开始成为优势病原体。

引用本文: 黄威, 陈雨, 罗恺炜, 等.  湖南省2008—2017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与流行特征分析 [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 33(1) : 1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1.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CV-A16)感染引起的,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大多数病例病情较轻并可自愈,但少数病例可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解湖南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本研究对2008—2017年湖南省手足口病病例监测报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